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园协同视域下中班幼儿情绪调节的实践研究

作者

凌莉

苏州市吴江区南麻幼儿园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情绪调节能力是必备的核心素养。中班幼儿情绪体验日益丰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交往范围扩大,调节情绪的策略以冲动型行为为主,经常会面临情绪冲突情况。相关研究证明,在这一阶段实施有效的情绪教育干预,有利于降低幼儿行为问题发生概率,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当前,幼儿园在情绪教育中存在教育场域割裂化、干预主体单一等问题,家园协同理念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突破路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要求要构建家园协同共育价值,强调了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理的必要性。为此,幼儿园作为专业教育机构,要发挥引导作用,利用家园协同方式强化中班幼儿情绪调节教育,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一、中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影响因素

(一)主观因素

中班幼儿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性格内向、敏感的幼儿很容易出现情绪变化,性格外向、活泼的幼儿在面对挫折时适应性较强。同时,他们年龄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因此理解和分析情绪能力有限,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会主动调整自身情绪。一旦幼儿早年有不良的经历或者有心理创伤,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效调节情绪。

(二)客观因素

家庭方面,家庭环境和家教方式影响幼儿情绪调节,如果一个家庭的氛围和谐,那么幼儿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果家长过度溺爱孩子,那么孩子很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父母的情绪状态也会给幼儿情绪带来影响,幼儿情绪稳定性以及对待压力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情绪调节能力,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愤怒、焦虑等情绪,孩子将会模仿父母,很难有效调节自身不良情绪。幼儿园方面,教师的情绪管理水平和使用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幼儿情绪调节,教师使用正确的引导方式有利于幼儿有效调节情绪。园内文化和氛围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安全、优质的园内氛围有利于提升幼儿情绪发展健康性,压抑、竞争的园内氛围会导致幼儿出现负面情绪。

二、家园协同视域下中班幼儿情绪调节实践意义

(一)在幼儿个体方面的意义

家园协同视域下,家园会使用一致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形成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使幼儿及时调节不良情绪,降低焦虑感,减少负面情绪,进而实现情绪健康发展。同时,在家园的共同努力下,幼儿会学会在不同情境中适当的表达和管理自身的情绪,增强自信心,积极与同伴协作和沟通,掌握良好的社交技能,更加积极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当幼儿保持稳定的情绪后,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效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质量,形成积极的情绪态度和良好的探索精神。此外,在家园协同视域下中班幼儿情绪调节实践中,幼儿会参与情绪调节训练,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降低未来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

在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实践中,家长会主动参与到情绪教育活动中,全面了解孩子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加深对孩子的理解,与孩子共同努力增强家庭凝聚力,从根本上增强亲子彼此幸福感。同时,在情绪调节教育实践中,家长也会学习更多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时更新育儿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家长也会在家庭中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主动创设良好情绪氛围,以助力孩子健康成长,从根本上提升家庭生活质量。

(三)在幼儿园教育方面的意义

在情绪调节教育实践中,以家园协同为视角,有助于幼儿园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幼儿园会将情绪调节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和课程教学中,以提升幼儿教育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顺利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助力幼儿全方位发展。教师也会在教育实践中主动学习和进修与幼儿情绪发展、调节有关的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反思和总结,以实现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此外,家园合作开展中班幼儿情绪调节实践,有利于提升未来公民素质,降低社会问题发生次数。当情绪稳定的幼儿长大后会积极守法,具备较强责任感,保持健康的心理,这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有利影响,也会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减轻政府和社会机构的负担。

三、家园协同视域下中班幼儿情绪调节的实践策略

在中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提升中,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重要的环境。其中家庭是幼儿价值观、情感情绪的来源,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身情绪和情感,使幼儿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情绪调节方法。而幼儿园则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必要场所,幼儿通过与同伴、教师等的合作掌握尊重他人、与他人分享等技能,进而提升情绪调节能力。

(一)创设高质量支持环境,促进幼儿情绪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关注环境给幼儿发展带来的影响,其中所说的环境主要是指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实际上,人的情绪是在适应环境中不断变化的,而可以说环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因素,一个人情绪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从中可见,环境会深刻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

一方面,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首要学习场所,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给幼儿创设一个健康、稳定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倡导家长创设优质的家庭环境。在物质环境方面,家长要保持家庭整洁性、美观性,尽量为孩子创设一片属于他们的小天地,从而为孩子阅读、游戏等提供诸多便利。在精神环境方面。幼儿园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爱、信任和支持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有效调节自身情绪,利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孩子,给予孩子充足的心理滋养,接纳孩子好和不好的情绪,使用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为孩子创设优质的心理环境,利用关爱、理解、激励等态度与孩子交流。

另一方面,创设优质幼儿园环境。幼儿园要保证物质环境的美观性、整洁性、安全性、适宜性、科学性,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情况等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如,针对中班幼儿可以创设情绪角,幼儿可以在稍微私密的空间中宣泄不良情绪,增强安全感。在情绪角中,铺设舒适的垫子,放上小沙发以及幼儿喜欢的玩具等,教师也要与幼儿一同制定这一角落的规则,使幼儿自由的进入到情绪角,不会受到他人的打扰。幼儿园也要为中班幼儿创设愉悦、轻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在组织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以包容、平等态度对待班级中的每位幼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和爱护,进而产生积极情绪。教师也要重点关注班级中幼儿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例如,可以在区角设置心情小屋,鼓励幼儿使用绘画、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升对自身情绪的认知水平。

(二)组织亲子互动游戏,引导幼儿感受情绪

一般情况下,幼儿会在嬉戏中展示出内心的情感,因此家园协同视域下,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趣味亲子互动游戏提升幼儿感知情绪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要设计一些有助于幼儿表达情绪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不同角色的情绪变化和情感体验,进而逐步增强多种情绪感悟和辨别能力。同时,幼儿园要加大与家长的合作力度,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利用游戏情境引导孩子释放内心真实情感,鼓励孩子利用行为、言行等展示内心世界,逐步形成科学的情感表达模式。以“情绪气球”游戏为例,教师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游戏,在向家长和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后,要求家长与孩子一同选择一个气球,其中红色气球代表愤怒,黄色气球代表开心,绿色气球代表平静,然后互相讨论所选择气球的情绪是怎样的感觉,其中有一组家庭选择了红色气球,妈妈皱着眉头说道:“愤怒就是小朋友抢到了我的冰淇淋,我非常生气”,孩子说道:“愤怒就是妈妈晚来接我,我也很生气”,教师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踩爆气球,从而代表着释放掉愤怒的情绪。通过参与这一亲子游戏,幼儿会直观认知和了解不同的情绪,也会在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中学习更多与情绪有关的知识,以及情绪应对方法。家长则会增进与孩子间的情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在家庭生活中更好的引导孩子有效管理情绪。

引导中班幼儿有效调节情绪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幼儿会在游戏情境中更加全面的展现自我,这也为家长创设了情绪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情绪控制游戏化训练,不仅有利于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知状态,而且有利于他们掌握情绪调节策略。除了要在游戏中开展情绪调节训练外,家长也可以在多元的情境中引导孩子调整自我情绪。例如,在失败的情境中,鼓励孩子保持冷静,主动克服困难,而不是无止境的沉沦在消极的情绪中。

(三)统一家园教育理念,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中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幼儿园与家庭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幼儿园与家长要统一教育理念。具体来说,家长与教师要一同学习幼儿情绪发展理论,一同参与与幼儿情绪发展有关的讲座、研讨会等,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与幼儿情绪调节有关的书籍、文章等,掌握中班幼儿情绪调节方法和需求。幼儿园要与家长保持一直的情绪调节教育目标,其中包含提升幼儿情绪表达能力,增强幼儿自我意识,提升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等,并且将这些明确的目标记录到家园联系本上,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需求。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向家长介绍情绪调节理念和方法,如正念冥想方法,鼓励家长分享在家庭中成功的教育经验,双方共同讨论中班幼儿情绪调节实践方案。同时,要构建完善的家园沟通机制,定去组织家长会,与家长一同讨论中班幼儿近期情绪发展情况和具体的教育策略,利用微信等平台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向家长分享幼儿在园内的情绪变化。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到幼儿园情绪调节实践活动中,使家长在参与活动中真正了解并支持幼儿园教育理念。此外,教师要做好家庭延伸教育工作,为家庭延伸教育提供充足的材料,如情绪调节绘本等,鼓励家长根据建议开展情绪调节教育,鼓励家长间构建情绪调节支持小组,小组成员分享教育经验和资源,教师则要在适当时机给予指导,帮助家长解决情绪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四)家园共同观察评估,见证成长与调整策略

在中班幼儿情绪调节实践中,观察与评估是重要环节,家园要加大协作力度,仔细观察幼儿的情绪变化,记录幼儿情绪表现,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估,在此基础上调整情绪调节实践策略。首先,家园要共同观察幼儿的情绪表现,双方使用一致的观察记录表,记录表中记录了幼儿情绪触发事件、日常行为表现、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调节效果,重点关注幼儿情绪表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保持情绪调节实践方式的多样性。其次,以幼儿的进步与聚焦点。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并肯定幼儿在情绪调节方面的进步表现,如幼儿从一开始的打人、骂人转变为跺脚,从一开始的大哭转变为说我很生气,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积极的情绪行为。最后,教师与家长定期回顾幼儿情绪调节实际情况,评估情绪调节实践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根据幼儿出现的新情绪变化和情绪问题灵活调整家园共育方案。

家园协同视域下,中班幼儿情绪调节实践的核心是保持家园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实现家园良好沟通,为幼儿创设一个全方位的、可以为情绪学习提供支持的环境,从而提升幼儿情绪的健康度,使幼儿在未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幼儿终身幸福感的提升创造优质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菊. 基于促进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绘本应用研究[D].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24.

[2] 子华明, 王菊. 家园协同促进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的价值与策略[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44(2):91-98.

[3] 可佳琦, 李溪言. 父母参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和学习品质关系研究[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39(2):52-55.

[4] 余晨晨 . 运用可视化策略培养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6):142-144.

[5] 洪秀敏 , 张明珠 , 刘呈呈 . 幼儿园青年教师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3,42(4):73-81.

[6] 张雯 . 体验式主题活动下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 [J]. 美眉 ,2023(1):218-220.

[7] 隋彩云 . 绘本中的情绪识别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J]. 儿童绘本 ,2023(23):13-15.

[8] 陈晓芳 . 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大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实践探究 [J]. 儿童绘本 ,2023(3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