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目志愿服务中近视防控眼健康数据的应用模式探索
吕中昊 吕琦 付严楫
辽宁何氏医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3
引言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关乎国家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眼健康数据的科学应用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了全新路径。千里目志愿服务通过构建数据驱动的防控模式,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到精准干预的转变,不仅提升了防控效率,更推动了 " 医教结合 " 的创新实践,为建立科学、系统的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了示范样本,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千里目志愿服务的定位
千里目志愿服务是以青少年近视防控为核心目标的公益行动,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服务模式助力眼健康管理。其核心定位在于依托数据技术与志愿力量,构建覆盖筛查、干预、追踪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弥补传统宣教服务碎片化的不足。该服务强调精准化与可持续性,通过标准化视力筛查工具采集眼健康数据,结合用眼行为与环境因素分析,为不同群体提供定制化护眼方案。志愿者不仅是执行者,更承担数据收集者、健康倡导者角色,推动家庭、学校、医疗机构的多方协作。千里目服务注重实效验证,利用动态数据对比评估干预措施效果,持续优化服务策略。其差异化优势在于将公益行动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既解决基层筛查资源不足问题,又通过长期追踪形成区域近视防控数据库,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2 眼健康数据应用现状与挑战
2.1 数据采集标准化不足,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近视防控数据采集面临严峻的标准化挑战。各地区和机构采用的筛查设备型号不一,检测方法各异,导致采集的数据缺乏可比性。基层筛查工作过度依赖人工操作和纸质记录,容易出现录入错误和数据缺失。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差异显著,学校、医院和社区采集的信息难以实现有效整合。数据内容存在明显局限性,多数仅包含基础视力检测结果,而缺失眼轴长度、屈光度等关键指标。这种数据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近视风险的准确评估,使得基于数据分析的防控决策缺乏可靠依据,最终影响整体防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数据孤岛现象突出,跨机构共享困难
眼健康数据分散在教育、医疗、公益组织等多个系统,缺乏有效的数据互通机制。学校筛查数据难以对接医疗机构,志愿服务的随访记录无法与家庭用眼行为数据联动。隐私保护法规的约束使得数据共享面临合规风险,部分机构因担忧信息安全而拒绝开放数据。这种碎片化管理导致近视防控难以形成闭环,无法实现从筛查到干预再到长期追踪的全流程监测,降低了数据应用的整体效能。
2.3 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薄弱,智能化程度低
尽管数据采集量逐渐增加,但多数机构仍停留在简单统计层面,缺乏深度挖掘能力。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依赖人工分析,效率低下,难以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或预测近视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近视防控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缺乏成熟的算法模型支持个性化干预。此外,基层志愿服务团队普遍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导致大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难以转化为可落地的防控策略。
3 数据驱动型近视防控模式构建
3.1 建立标准化数据采集体系
数据驱动防控的首要任务是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采集流程。制定全国或区域性的近视筛查标准,明确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核心指标的检测方法,确保不同机构采集的数据具有可比性。推广便携式智能筛查设备,减少人工误差,提高数据准确性。同时,设计标准化的数据录入模板,涵盖视力状况、用眼习惯、家庭环境等多维度信息,为后续分析提供完整基础。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自动上传与存储,避免纸质记录带来的信息丢失或错误。标准化采集体系的建立能够提升数据质量,为精准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3.2 构建多源数据整合平台
在近视防控工作中,构建多源数据整合平台是实现精准干预的关键环节。该平台需要打通教育、医疗、家庭等多个场景的数据壁垒,将学校视力筛查数据、医疗机构诊断记录、志愿服务随访信息等多元数据进行有机整合。通过采用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跨机构的数据安全共享与协同应用。平台设计应具备实时数据更新和动态追踪功能,形成持续完善的个人眼健康电子档案。这种数据融合机制不仅能全面反映近视发展的影响因素,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高风险人群,为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从单一筛查到全周期管理的转变。
3.3 开发智能化分析与预警系统
依托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近视风险预测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分析历史数据,识别近视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如用眼时长、户外活动、遗传倾向等。系统自动对个体进行风险评估,划分高、中、低风险等级,并生成预警提示。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动态调整预测结果,确保干预措施的时效性。同时,利用可视化工具生成区域近视分布图、趋势分析报告等,辅助政策制定与资源调配。智能化分析能够提升防控效率,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3.4 推动精准化干预与效果评估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针对高风险学生,提供定制化护眼方案,如调整用眼时间、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照明环境等。通过移动端应用或智能设备推送个性化提醒,引导健康用眼行为。同时,建立干预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比干预前后的视力变化,量化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利用数据反馈不断优化干预方案,形成“筛查 - 分析 - 干预 - 评估”的闭环管理。精准化干预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防控措施切实可行,最终实现近视率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千里目志愿服务通过数据驱动模式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该模式以标准化数据采集为基础,依托多源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技术,构建了从筛查到干预的全流程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近视防控的精准性与科学性。然而,数据共享机制、技术应用深度及基层服务能力仍需持续优化。未来,应加强跨领域协作,推动眼健康数据的高效利用,使志愿服务在近视防控中发挥更大价值,助力实现" 健康中国" 的视力保护目标。
参考文献:
[1] 荣锐 . 视功能训练:近视防控的“秘密武器”[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5,(07):93-94.
[2] 沈婧 , 赵枭珏 . 基于眼健康服务能力调查背景下近视防控宣传工作在“互联网 +,,, 时代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C]//COOC 大会组委会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眼科学与视觉科学专委会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海南省医学会,2023:66-67.
[3] 重视眼健康,积极做好近视防控 [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3,(04):3-5.
[4] 刘康苗 . 后疫情时代眼健康产业有效防控近视的模式创新 [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07):19.
[5] 周云帆 , 陈娄 , 蒋沁 . 眼健康大数据平台实践研究 [J].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9,40(05):32-35.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吕中昊(2005.7-),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方向
通讯作者:吕琦(1986.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方向
第二作者:付严楫(1991.1-),男,汉族,辽宁抚顺人,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