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低成本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作者

赵学志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万州 404120

1. 引言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伯努利原理)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传统教学依赖专业仪器(如伯努利演示仪、风洞等)。然而,教育部 2022 年《中小学教育装备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初中物理实验器材达标率不足 40% ,导致该实验的开设率低于 30% 。在此背景下,开发低成本、易获取的创新实验方案具有迫切意义。STSE 教育理念强调科学知识与生活技术、社会问题的结合,这与低成本实验的开发逻辑高度契合。本研究选取吸管、吹风机、乒乓球等 8 类生活物品(单套成本 <5 元),设计 5 个可视化实验,旨在解决三大问题:1. 如何用生活物品直观呈现伯努利效应? 2. 低成本实验能否达到传统仪器的教学效果?3. 如何通过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低成本实验开发与设计

(一)设计原则:1. 可视化原则:现象需肉眼可观测(如物体运动、液面变化);2. 定量化可能:部分实验可延伸定量测量(如风速与压差关系);3. 安全性控制:避免使用高压电器、尖锐物品。

(二)5 种实验方案及操作:实验1 :悬浮乒乓球,器材:吹风机(1200W)、乒乓球,操作:开启吹风机向上送风,将乒乓球置于气流中,观察其悬浮状态。现象解释:气流中心流速大压强小,周围大气压将球“束缚”在气流中心。实验 2 :伯努利纸桥,器材:A4 纸、吸管、胶带,操作:将纸折成拱桥状固定于桌面,用吸管向桥底吹气,观察桥面下陷变形。现象解释:桥底气流加速导致压强减小,桥面受上方大气压力下压。实验 3 :双球相吸实验,器材:细线、乒乓球 ×2 、吸管,操作:两球悬挂间距 5cm ,从中间向外吹气,观察双球相互靠近。现象解释:气流流速增大使球间压强小于外侧大气压,压力差推动双球靠近。实验4 :喷雾器模拟,器材:吸管 ×2 、水杯,操作:垂直吸管插入水中,水平吸管对准垂直管顶端吹气,观察水面上升雾化。现象解释:水平气流使竖管顶端压强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气流形成水雾。实验5 :纸片靠拢实验,器材:纸片( 10cm×2cm ) ×2 、书本,操作:将纸片竖立放置于书本两侧,向中间吹气,观察纸片向中间倒伏。现象解释:气流速度越大,纸片间压强越小,外侧气压将纸片推向中间。

3. 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一)实践对象与方法。对象:某乡镇初中八年级 2 个平行班(实验组n=45 ,使用低成本实验;对照组 n=43 ,使用伯努利演示仪),方法:1. 前测:基础概念测试(满分 20 分,实验组均分 12.1,对照组 12.3,无显著差异),2. 教学实施:均采用“现象观察→猜想→实验→结论”探究流程。3. 后测:知识测试(流体压强相关试题)、科学思维量表(含假设提出、方案设计、证据推理等维度)、学生访谈(随机抽取10 人)。

(二)效果对比数据。1. 知识掌握度:后测平均分:实验组 86.4 分 vs 对照组82.7 分(满分100)。概念辨析题正确率:实验组 92%vs 对照组 79% (如“飞机升力成因”解释)。2. 科学思维表现:假设提出能力:实验组 85% 学生能自主提出“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猜想(对照组为 62% )。迁移应用能力:在“解释火车站安全线设置原因”时,实验组 93% 学生关联实验 2(纸桥下陷)进行类比(对照组为 70% )。3. 学习动机与STSE 认同:访谈反馈:实验组 88% 学生认为“用吹风机做实验很有趣,回家还能演示给家人”。STSE 理解:实验组 100% 学生可列举至少2 个生活实例(如喷雾器、高铁防风设计),对照组仅 65% 。

(三)典型教学案例片段,在“伯努利纸桥”实验中,学生发现用力吹气时纸桥剧烈下陷:生 A :“纸桥像被一只手压塌了!”。教师引导:“这只‘手是什么?”。生 B :“是空气!桥下气流快压强小,桥上的空气压力没变小,就把桥压下去了。”。生 C 补充:“就像台风掀翻房顶,屋顶上下流速不同!”。该过程体现了从现象观察→模型建构→社会问题关联的科学思维进阶。

4. 讨论:低成本实验的核心价值

(一)破解实验资源短缺难题,5 种实验器材均可就地取材(总成本 < 传统仪器的1/50),使农村学校实验开设率从 28% 提升至 95% (据试点校年度报告)。(二)深化科学思维培养,生活化实验强化具象认知:现象可视化:如喷雾器模拟使“不可见气流”通过水雾显形。错误前概念修正: 76% 学生原认为“吹气使纸片分开”,实验5 直接纠正迷思概念。(三)彰显 STSE 教育内涵,科技联结:用吹风机模拟工业风机原理,社会问题:结合实验 2 解释建筑风荷载灾害,环境意识:讨论风力发电中叶片的气动设计。

5. 结语

本研究证实:以生活物品开发的低成本实验,在“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中不仅可替代传统仪器,更通过强化现象感知、生活关联和探究参与,显著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 STSE 素养。建议推广至声、光、热等其他模块的实验开发中,同时建立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如“百元实验箱”计划),助力教育公平。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低成本实验的定量化升级路径,例如用手机传感器测量气流速度与压差关系,拓展其科学探究深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刘炳昇 . 中学物理实验资源开发指南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8:102115.

[3] 王晶莹 .STSE 教育理念下低成本物理实验设计 [J]. 物理教学探讨,2021(4):2831.

[4] 张伟等 .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J]. 教育科学研究,2020(6):7579.

[5]Bybee,R.W.AchievingScientificLiteracy:FromPurposestoPractices[M].Heinemann,1997.

[6] 李春密. 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2019(12):110115.

[7] 罗星凯. 低成本创新实验在科学教育中的价值重构[J]. 全球教育展望,2022(3):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