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益阳市文化与旅游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

张致远

湖南城市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000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已成为带动农村经济转型和提升乡村吸引力的重要路径。益阳市作为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区域,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与生态旅游基础,但其文化与旅游尚未实现有效耦合,融合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国内外已有研究多聚焦于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可持续性与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文化创意 + 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等融合模式,但缺乏对中部地市级区域实践路径的系统性研究。本文聚焦益阳文旅融合现状,借鉴典型路径理论,提出生态 + 文化等策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服务政策与实践。

1 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断深化,逐步形成“文化引领、旅游带动、双向促进”的发展格局。文化资源从“静态展示”向“沉浸体验”转变,旅游方式由“观光型”向“参与型、互动型”演进,推动形成多元耦合的新型乡村文旅模式。非遗传承、乡土节庆、文创开发等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载体,助力农村经济转型与文化传承并举。

益阳市作为湖南中部的文化重镇,拥有陶瓷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等多样资源,乡村旅游基础不断夯实。以安化茶旅、赫山陶艺、桃江竹文创为代表,形成了一批融合度较高的项目,部分村落通过民宿、农庄、节庆活动初步实现“文化 + 旅游”的联动发展。同时,政府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治理中持续发力,文旅融合生态逐步显现。

然而,益阳市文旅融合仍面临挑战:一是文化资源利用碎片化,缺乏系统性整合;二是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内容;三是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村民角色边缘化。同时,也蕴含新机遇,如数字文旅、乡村文创、电商营销等新模式快速崛起,为推动益阳实现文化振兴与旅游升级带来新动力。

2 面临问题和成因分析

当前益阳市文化与旅游融合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形成稳定、可持续的驱动体系。

2.1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核心驱动力不足

在实际开发中,文化往往作为附属符号,缺乏深入挖掘与系统转化,导致文化内涵在旅游产品中“形式大于实质”,未能真正发挥引领和塑魂作用。同时,文旅产业链条较短,资源配置机制尚不完善,难以支撑融合持续推进。

2.2 融合发展对乡村经济的带动效应尚显薄弱

虽然部分项目初步带动了就业与消费,但总体上旅游收益空间有限,辐射带动周边产业的能力偏弱,难以形成“文化 + 旅游 + 产业”一体化格局。尤其在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才与市场化运营团队,文化产品同质化严重,游客复购率低,缺乏长期消费黏性。

2.3 文化与旅游融合的价值增效机制尚未建立

文化资源的商业转化率偏低,缺乏标准化、品牌化的运营路径,社区参与机制不健全,村民往往处于利益链末端,无法真正分享到融合红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3 理论阐释和路径探索

文化与旅游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路径,其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发展规律与价值创造机制两个方面。从发展规律看,文化与旅游融合具有资源互补性和功能耦合性,二者可在空间上共建、内容上互融、运营上共赢,形成“文化铸魂、旅游载体”的产业协同格局。从价值创造机制看,文化通过赋能旅游内容、增强游客体验,实现从单一资源供给向复合价值输出的转变,进而推动乡村文化生态重塑和经济体系更新。

在此基础上,可构建“文化引领—旅游承载—产业融合”的协同发展模型。该模型强调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旅游为传播与市场平台,通过平台链接政府、企业、村集体与社区居民等多元主体,形成“共建共享共赢”机制,激发文旅融合的内生活力。

基于以上理论逻辑,益阳市可探索三类发展路径:

政府政策驱动。应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文旅融合专项规划,出台支持非遗转化、农文旅融合项目的财政激励与要素保障政策,推动“多规合一”下的文旅融合区域统筹发展。

文化创新赋能。以益阳本地非遗、民俗、红色资源为核心,开发沉浸式文旅内容,如陶艺体验、茶艺研学、乡村节庆等;借助数字化工具,推进“非遗+ 短视频” *VR+ 文旅”转型,增强文化吸引力。

乡村文旅产业模式创新。引导“茶旅融合”“农文创融合”“康养旅游 + 地方文化”等差异化文旅新业态落地,形成产业集群式发展,构建集文化体验、消费转化与社会参与于一体的融合发展生态。

4 结论

益阳市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具备良好的文化资源与旅游基础,文旅融合呈现多点突破态势。但仍存在资源整合度低、产业联动性弱、增值效应未充分发挥等问题。本文基于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规律与价值创造机理,提出了以政策驱动、文化赋能、产业创新为核心的发展路径,旨在构建具有益阳特色的文旅协同发展模式。未来应加强区域统筹与数智赋能,推动融合机制系统化、平台化,提升文化传播力与旅游吸附力,实现文旅融合对乡村经济的可持续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MacDonald R, Jolliffe L. Cultural rural tourism: Evidencefrom Canada[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3, 30(2): 307-322.

[2] Pine B J, Gilmore J H. The experience economy[M]. HarvardBusiness Press, 2011.

[3] DANILOSKA N, HADZI NAUMOVA-MIHAJLOVSKA K. Rural tourism and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J]. Economic Development/EkonomiskiRazvoj, 2015, 17(3).

[4] 王坤 , 贺清云 , 朱翔 . 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J]. 经济地理 , 2023, 42(8): 72-80.

[5] 陈志军 , 徐飞雄 . 乡村旅游地旅游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机理——以关中地区为例 [J]. 经济地理 , 2022, 42(2): 231-240.

[6] 庞春青. 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J]. 工程技术与管理 , 2019, 3(8): 45-50.

基金项目:益阳市社科成果评审委2025 课题(编号:Y12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