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宝文杰

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1 引言

在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混合式教学通过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不仅改善了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而且增强了师生、生生以及学生与内容之间的交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已有研究表明,混合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因素。然而,当前学界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多集中于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学习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注不足,尤其缺少结合学生学习行为类型差异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探讨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高校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内蒙古三所本科高校参与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学生为对象,涵盖不同学科的大一至大四各年级。采用分层抽样,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84 份,有效率 94.6% ,其中男生占 47.5% ,女生占 52.5% ,样本分布均衡,具有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采用围绕学习动机、学习参与和学习成效所设计的 Likert 五点量表问卷来收集学生的学情数据;另一方面选择具备混合式教学经验的 10 位高校教师开展半结构化访谈,以补充定量研究的部分内容。数据处理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核心因子,用聚类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而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来考察学生特征、教师助学行为、课程平台特征、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行为的作用方式,解释不同的学习行为产生背后的缘由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学习行为特征

通过对 284 名有效样本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混合式教学中的大学生学习行为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类,即自主学习型、任务驱动型和被动参与型,三类学生在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度、在线学习频率及学习成效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类为自主学习型,占比约 38% 。该类学生学习动机及自驱力较强,会主动用好平台资源,且能自觉地上网课,线上学习频次高,对课程学习积极性高,上课爱发言,除了认真完成日常授课任务外,课前会预习课程的内容,爱逛课程讨论区,并且喜欢做些拓展性学习任务,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能够及时完成,老师的评讲也能引起他们的思考并做好记录,此类学生更主动地了解知识,学习效果较好,自身也具备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符合混合式教学中期待的状态。

第二类为任务驱动型,占比约 44% 。该类学生学习主要由课程任务及考核的要求所驱动,在临近作业、考试等节点才开始投入精力学习,使用在线课程资源较少。课堂上学生的任务完成度较高,但由于缺乏主动性的参与和互动,依然主要依靠外界因素进行引导与辅助,整体而言这类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在自主学习以及持续时间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

第三类为被动参与型学生,占比约 18%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较差,他们在线学习频次较低,课堂的参与度也不高,基本上是满足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一般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长期的投入,在学习中缺少持久的动力与兴趣,所以他们的学习成效是3 类学生中最差的。

3.2 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进一步揭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特征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学习者特征、教师助学特征、课程平台特征和学习环境支持等四个维度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 β=0.42 ,p<0.001 ),说明内驱力的学习动机才是驱动学生参与到混合式教学活动的根本动力,不论是自主学习型的学生还是任务驱动型的学生,由于两者的个体差异性,其学习动机存在差距,进而造成这两类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和学习成效不同。

教师助学促进了学生助学,教师助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 β=0.31,p<0.01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能给予学生及时的辅导和答疑,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指导意见,还能够在线上时时关注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并与学生开展互动。随着教师从单一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促进者,促使学生拥有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

课程平台的交互性和资源丰富度能极大地影响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程度( β=0.27,p<0.01) ,因此具有强交互性以及丰富的资源课程平台能够有效引发学生在线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使用线上资源和参与线上学习活动等,进而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

此外,学习环境中的各种支持因素(网络环境、学习空间、硬件设施等)都对学习行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β=0.22,p<0.05 ),更好的学习环境能减弱外因的影响,避免出现外扰的状况,促使学生保持较高的专注度与持久的学习力。学习环境对被动参与型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最明显,故此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对被动参与型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方式的探索。

4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结论

(1)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中,不同的学生学习行为有着较大差别,大致可以分为自主学习型、任务驱动型、被动参与型等类型。(2)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教师助学行为、课程平台交互性和学习环境支持。(3)要改善混合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就需要从学生、教师以及课程平台三个方面进行协同改良。

4.2 政策与建议

(1)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2)提高教师助学水平。要及时反馈,善于线上线下的交流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加大课程平台的建设力度,丰富平台的交互功能和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学习。(4)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的网络环境和物理环境,将各种外因对学习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 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

[2] 林云 , 梁雄军 . 大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 A 大学 802 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J]. 天津大学学报 2010(3)

[3] 冯晓英 , 孙雨薇 , 曹洁婷 .“互联网 + ”时代的混合式学习 : 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 [J]. 中国远程教育 ,2019(7)

[4] 马婧 , 周倩 . 高校混合式环境下教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

[5] 沙景荣,看召草,李伟 .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支持策略对大学生学习投入水平改善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20(8)

[6]乔伟峰,刘威童,李曼丽.学生眼里的在线教学:行为、效果与挑战——基于新冠疫情期间清华大学学生在线学习行为调查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2)

[7] 李佳 , 冯兴杰 , 梁志星 , 等 . 基于实证研究的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2,41(12)

讲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教学规划课题“混合式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NGJGH20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