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院校法治校园建设与辅导员在法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作者

张继东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龙岩 364021

一、法治思想在校园普及的必要性

( 一) 国家层面驱动

1. 依法治国方略延伸。法治校园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环节,青年学生是未来力量,校园是培育法治素养的首阵地。2. 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法治素养是现代公民核心素养,是“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政策文件明确要求纳入教育体系 [1]。3. 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障。法治是化解矛盾、维护秩序的有效方式,有助预防欺凌、诈骗等行为,营造安全育人环境。

( 二) 教育学生的重要要求

1. 塑造法治信仰与规则意识。关键期引导学生树立法律敬畏,养成守法、找法、靠法习惯,强化规则意识。2. 提升辨别与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学生辨别是非、抵制诱惑能力,防范网络诈骗、非法校园贷等风险,提升守法用法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2]。3. 培养合格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需兼具技术与职业素养,法治素养是诚信守法、履职、维权、守规的前提 [3]。

( 三) 学生自身需求

1. 维护自身权益。掌握法律知识是应对实习报酬、合同纠纷等侵权问题的武器。2. 适应未来社会与职业。法治是现代社会运行规则,具备法治素养能更好适应规范,处理劳动关系、知识产权等问题。3. 实现全面发展。法治素养是现代公民基本素质,学习法律有助于理性平和心态与法律思维形成。

二、高职院校法治校园建设现状

( 一 ) 进展

1. 课程体系构建。普遍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辅以讲座、普法活动(如闽西职院“红土先锋训练营”)、法律援助等。2. 活动载体丰富。  利用宪法日等契机,线上线下开展班会、竞赛、模拟法庭、实践等活动。3. 管理规范性提升。完善章程制度(如闽西职院修订章程、编印学生手册),增强依章办学意识。

( 二 ) 挑战

学生层面上,1. 认知表面碎片化。理解多停留在“不犯法”,对法治精神、权利义务统一性等认识不足,知识零散。2. 情感认同未牢固。部分未真正确立法治信仰,存疑虑,遇事倾向“私了”。3. 知行脱节。知晓法律但仍有违规违纪、学术不端等行为,视法律为外在约束。

( 三) 需深化之处

1. 教育深度针对性待加强。内容偏重法条,与学生生活、专业、职业结合不紧,吸引力不足;针对高职特点研究不足。2. 教育广度渗透性需拓展。未完全融入专业教学、实习、文化、网络;辅导员、教师、管理人员协同育人合力不足。3. 长效机制实效评估待完善。常态化制度化需巩固;效果评估体系不科学;法治文化氛围营造需持续。

三、辅导员在法治思想教育中的有效做法

辅导员作为思政骨干,身处一线,作用关键。

( 一) 做“法治思想的传播者”:精准滴灌提实效

1. 深化课堂主渠道。参与法律课教学,结合高职生关注点(实习权益、合同、安全等),用案例、情景讲透法理情理,避免照本宣科;组织主题班会团日。2. 创新教育载体。组织普法训练营培养骨干;利用新媒体推送微课、警示案例;开展模拟法庭、竞赛、参观、专家讲座增强体验。3. 融入日常管理服务。在违纪处理、评奖评优等工作中依法依规办事,注重程序公正,将管理行为转化为法治实践课。

( 二) 做“法治信仰的培育者”:价值引领筑基

1. 强化法治精神阐释。重点阐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权利义务统一”、“程序正义”等核心理念及意义。2. 注重正反示范。宣传守法维权先进事迹;剖析校内外违法违纪典型案例(诈骗、斗殴、学术不端),警

示违法成本后果。3. 关注思想动态。通过谈心、舆情发现误解疑虑,针对性疏导澄清。

( 三) 做“法治实践的引导者”:知行合一促习惯

1. 指导依法维权。当学生权益受侵(实习纠纷、消费侵权),主动介入指导合法维权途径(申诉、投诉、法援),支持理性维权。2. 鼓励参与民主管理。在涉及学生利益事务(规章修订、评奖)中听取意见,组织参与,保障知情参与表达监督权。3. 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在班级宿舍融入法治元素(格言、图书角、文化走廊、主题活动);倡导网络空间守法遵德。

( 四) 做“协同育人的联结者”:整合资源聚合力

1. 联动思政教师。沟通教学重点表现,延伸课堂至实践管理,互补理论实践。2. 协同专业教师。挖掘专业课中法治元素(工程伦理、财经法规等),渗透法治精神。3. 联合职能部门。与学工、保卫、教务、就业、心理中心配合,在入学教育、安全、实习就业、违纪处理等嵌入法治教育。3. 借力社会资源。联系公检法司、律所、法援机构引入专业力量参与普法,提供指导服务。

( 五) 做“自身素养的提升者”:以身作则树榜样

1. 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身加强学习,提升素养,工作中严守法规校纪,秉公办事,以身作则影响学生。2. 提升教育能力。积极参加培训研讨,学习新理念方法,提升专业水平艺术性。

四、结语

深入推进高职法治校园建设是时代与育人的要求。辅导员作为重要引路人,需认清责任,创新方法,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通过精准传播、价值引领、实践引导、协同联动和以身作则,提升教育实效,引导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具坚定法治信仰和素养的高素质人才,为法治中国奠定校园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 [EB/OL]. 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 育 部 政 府 门 户 网 站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3/s5933/201607/t20160718_272115.html2021-03-01

[2] 马任飞 . 全面依法治国视阈下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研究 [D].山东省:山东理工大学 ,2021:9-18

[3] 谢文涛 . 探索高职院校法治文化建设新路 [N]. 新华日报 ,2023-12-10(012)

[ 基金项目] 2023 年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资助(课题编号:MXZY23SQYR7)

[

作者简介 ] 张继东(1989-),男,汉族,福建上杭人,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