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绿色债券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王唯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1、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挑战不断加剧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的双重推动下,绿色金融作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机制,其战略价值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企业以及投资者的高度认同,我国政府十分看重绿色发展,在 2020 年,我国于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庄重提出“双碳”目标,即努力争取在 2030 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在这个过程中,绿色债券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关键载体,为绿色企业开拓了高效的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了它们的发展成本与风险,有力地推动了高质量发展,这和我国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企业价值作为全面衡量企业财务绩效、风险管控能力以及未来成长潜力的核心指标,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关键依据,也是企业投融资活动的基础,其关键性不断提高。本文深入研究发行绿色债券与企业价值提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理论层面论证,发行绿色债券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绿色金融发展道路的关键举措,该行为可得到市场和投资者的积极认可,帮助企业在绿色新赛道中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为企业价值增长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2、绿色债券的定义及特点
绿色债券是一种固定收益证券工具,其发行主体旨在募集专项资金。这些资金须专项用于支持符合特定标准的环境友好型项目。相较于传统债券,绿色债券具备若干显著差异。首先体现在其严格的资金投向要求上:根据《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5 年版)》的规定,其募集资金必须全额配置于能够产生明确且可衡量环境效益的项目其次,绿色债券具有审批速度快等优势,有助于提升企业等发行主体参与绿色债券市场建设的积极性[1]。最后,投资者会更加青睐绿色债券,因为绿色债券所募集资金的投向侧重于可持续性项目,相较于传统债券,稳定性收益更具有保障性 [2]。
3、发行绿色债券影响企业价值的理论机制与路径分析
3.1 信号传递效应
信息传递效应理论对金融市场里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和股价变动间的内在关联给予阐释,此理论说明,企业主动去披露有关自身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以及内在价值的信息,可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并且引发市场产生反应,在股价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当企业释放出有关经营绩效与未来前景的信号时,投资者会对这些信号展开深度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动态地修正对企业价值与风险水平的评估。具体到绿色债券发行这件事上,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企业向市场传递其环境可持续性以及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积极信号,这类信息的透明化降低了评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的信息壁垒,有力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最终促使企业市场估值得到提升。
3.2 声誉资本提升效应
声誉本质上是公众对特定主体(个人或组织)整体特质的综合评价,是其区别于他者的独特属性标识。在商业竞争语境下,企业声誉体现为相较于竞争对手,该企业基于历史行为与未来潜力所聚合的对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吸引力。卓越的声誉能够强化公众认同、提振市场信心,从而为企业吸引增量资本,最终驱动股票价格与企业长期价值的双重提升。研究表明,企业声誉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显著正向联系,社会责任表现越好的企业得到的声誉评价越高[3]。在当前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切实履行环境责任的企业,更易于构建绿色品牌形象并积累宝贵的“绿色声誉”。声誉资本提升效应的核心机制在于: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定向募集绿色项目资金,这一行为有效强化了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进而赢得绿色声誉溢价。这种声誉提升直接转化为投资者与消费者认可度及关注度的提高,最终驱动企业价值增长。
3.3 融资成本优化效应
对于众多拟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而言,其获取长期稳定融资的渠道相对匮乏,往往过度依赖短期借款来填补长期资本缺口。而绿色债券显著的长期限特征,恰恰能够有效匹配企业的长期融资需求,显著缓释由此产生的财务风险与信用风险,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适配的资金保障。首先,绿色债券作为一种直接融资工具,可以使资金从盈余方到需求方,减少从银行间接融资的手续费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4]。其次,发行的绿色债券的债券评级高于普通债券,企业在发行绿色债券的时候享受到特有优惠,从而降低发行成本。最后,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其绿色属性颇受关注,而且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要更容易获得税收优惠、补贴、贴息等财政优惠 [5]。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能够减少资金的投入,使企业得到更好的经营,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提升企业价值。
4、对我国发行绿色债券的建议
根据上述对发行绿色债券影响企业价值路径的理论分析,可明显看出绿色债券的金融效能在不断深入,其发行实践对推动我国低碳经济转型以及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关键战略意义,基于此,本研究给出以下建议:其一,引导企业踊跃投身绿色债券市场,增加发行主体的多样性,绿色债券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金融工具,因其兼具环境效益与融资功能的双重特性,已得到市场投资者的广泛认同,呈现出较大的扩容潜力。其二完善绿色债券制度体系,加强信息披露与资金监管,要强化全流程信息披露要求,监管机构要加大对募集资金流向的持续监督力度,保证资金严格投入绿色项目,切实提高透明度,以此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类风险,杜绝“漂绿”行为,稳固投资者对发行主体的信任基础。其三培育投资者的绿色金融素养,优化绿色资产配置,投资者需主动提高绿色投资认知,树立责任投资观念,科学规划资金配置,在投资决策时,优先把资金配置到支持绿色产业、新能源开发、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关键环保领域的绿色债券项目,这样做能达成财富管理目标,又能积极服务于环境保护的国家战略。
参考文献:
[1] 吴世农 , 周昱成 , 唐国平 . 绿色债券 : 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绩效和公司价值 [J]. 厦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72(05):71-84.
[2]Christopher Kaminker.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inFinancing Clean Energy[R].OECD Working Papers on Finance,2012.
[3] 王檀林 , 汪克夷 , 齐丽云 , 伊其俊 .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一个基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实证 [J]. 管理现代化 ,2015,35(06):64-66.
[4] 王遥 , 徐楠 . 中国绿色债券发展及中外标准比较研究 [J]. 金融论坛 ,2016,21(02):29-38.
[5] 巴曙松 , 丛钰佳 , 朱伟豪 . 绿色债券理论与中国市场发展分析 [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9,41(01):91-106.
作者简介:王唯(2000.04-);男;汉族;江苏泰州人;硕士在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绿色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