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游戏化学习教学探究
吕雯雯
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学理念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理念,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化内容,通过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游戏元素相结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游戏化学习教学价值,并提出了相应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初中数学;游戏化学习;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已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初中生正确处于逻辑思维发展、认知水平提高的关键阶段,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感,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游戏化学习通过将学习内容与游戏机制相结合,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和单调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一、初中数学游戏化学习教学价值
第一,增强趣味性。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枯燥,学生在学习时很难产生兴趣。而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可以为学生构建趣味性、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专注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第二,促进知识内化。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开展初中数学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与实践,增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游戏中的规则、奖励和挑战机制能够促进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思考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和记忆。第三,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在初中数学游戏化学习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在小组合作游戏中,学生需要与同伴共同协作,分享思路、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二、初中数学游戏化学习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游戏形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游戏形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及高效性,也是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感的关键。以七年级下册《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坐标探险”这一游戏化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优化游戏形式。在游戏教学时,教师需要先将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组需要在坐标图上找出特定位置,并依此完成一系列任务,如连线、计算距离、绘制图形等。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坐标系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合作、积极互动。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进行实践探索,可以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应用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后续数学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挖掘游戏因素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就需要挖掘游戏化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在游戏化学习中,学生通过参与合作与竞争活动,不仅可以轻松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以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探险”这一游戏化教学法,充分挖掘游戏中的竞争与合作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抢答,教师需要通过黑板展示习题,让学生在小组的力量下求解并分析不同的解题策略。在小组合作与他人竞争的心态下,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三)利用游戏教学强化学习体验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与趣味性,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点。以九年级下册《图形的相似》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相似图形大冒险”这一游戏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相似图形概念的理解,强化学习体验。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操场上设计大型拼图游戏,教师随机扔出图片,学生以三人为一组,每组以一个图形为基础,一个人进行拼图,二人进行抢图,哪组学生最先积累10个图形则获胜。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抽象的公式和定理,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独立性,而是在生动的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游戏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通过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游戏元素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还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兰兰.浅谈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12(12):95-96.
[2]汪发琴.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青海教育,2018,(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