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助推“健康老龄化”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李羽鑫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人口老龄化是我 党中央将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 健康老龄化”目标实 服务可及性、 对于深化老龄健康服务 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 社区体育服务模式 本文对社区老年 务效能,增进老年群体健康福祉,力求为后人 究提供参考依
1 研究基础
1.1 健康老龄化的概念与内涵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2015 年发布的《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中,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健康发展三个维度对健康老龄化进行定义,报告认为健康老龄化是“发展和维护老年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功能发挥的过程”[5]。2017年我国在《“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中则从生理、心理、行动能力和社会功能四个个维度展开定义,进一步要求全社会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求,社会参与也随之成为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关注焦点。
1.2 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理论基础
社区体育是一种主动的非医疗运动健康促进方式,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载体。伴随数字技术在全民健身领域的深度渗透,社区智慧老年体育服务市场需求规模持续扩大,且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 年)》明确提出培育“互联网 + 社会服务”新模式,要求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体育智慧支持,并且实时监测其运动健身过程中健康状况。以此实现数字技术与老年群体体育服务的差异化智慧交互。在为老年群体提供基本体育服务需求的同时,日渐注重其情感认同、社交归属等体验。我国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初具雏形,呈现个体化、差异化与精准化三大特征。但其发展面临着供需不匹配、产品供给有效性低等现象[6]。
2 社区智慧体育服务助推“健康老龄化”的现实困境
2.1 观念认知偏差,参与动力不足
个体参与是体育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关键要素,老年人自身体育参与存在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健康观念偏差。研究已证实“运动是良医”理念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显著成效[7]。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老年群体暂未树立该理念,他们认为食补比运动更加有效 [8],这种认知偏差直接削弱了其锻炼动力。(2)科学运动知识贫乏。尽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明确对老年人周运动时间、强度、运动类型做出建议,但老年群体任然无法准确把握运动强度、频率等关键指标。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运动达标率仅 48. 0%[9] ]。(3)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参与动力不足。部分老年人认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是自然现象,不需要进行干预。因此相较于运动锻炼更倾向于静养[10]。这种观念束缚了老年人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多元协同受阻,治理效能不佳
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需要多元 同主体的资源优势。当前服务存在协同机制缺位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 府各部门间权责交叉与计划脱节导致监督、执行流于形式。 问题。且在传统体制影响下,多数政府部门片面追求体育数 误导 (2)主体技术异构加剧数据孤岛。政府智慧平 加剧社区老年人智慧体育服务碎片化运作,违背需求与供给无缝联结的整体性治理目标,严重制约服务效能
2.3 产品适老不足,存在数字鸿沟
通过实质有效服务切实满足老年群体健身需求是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核心宗旨,当前社区智慧体育平台建设存在的数字鸿沟、产品适老化不足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服务平台功能定位不匹配。大部分智能设施未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存在程序设置繁琐,页面复杂难懂、穿戴设备与手机 APP 硬件不配套、软件不同步等问题,造成“智慧不智用”的情况。(2)数据价值挖掘深度不够。信息平台监测数据上传较慢,无法实时掌握动态情况。数据价值挖掘不足,无法做到及时高效地甄别出慢性病风险等健康指标。(3)技术的研发和服务结果错位。产品研发过程中过度依赖研发者主观偏好以及显示终端科技感,忽略而非老年群体的实际运动习惯和健康需要及老年端口友好性[12]。推崇技术先进性而忽略用户体验。
2.4 专业人才匮乏,培养体系不健全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社 务供给的 ,我国社区智慧体育服务现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缺乏兼顾 )总量短缺与结构失衡。我国人工智能领域 大部分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机构仅配备了 字化和体育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由此反映出人才配 业薪酬低、社会认可度低以及岗位 剧供需结构性矛盾。(3)跨学科培养体系尚 类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当前高校专业设置与教育机制存在课 教协 同虚化等问题
3 社区智慧体育服务助推“健康老龄化”的发
3.1 加强引导宣传,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为进一步增强老年群体锻炼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健康观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引导,推进老年体育生活化。通过开设运动健康课程、举办宣讲活动、健康讲座、科普展览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破解老年人运动认知偏差。(2)加强宣传,树立“运动是良医”理念。借助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普及老年体育运动的重要价值。重点宣扬“大健康”、“运动是良医”理念,推动健康观念从疾病治疗中心向健康促进中心转型。(3)定期组织各类团体体育活动。基于老年群体功能状态差异与多元需求导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各类交流活动,使老年人在体验智能科技便利的同时,感受体育乐趣,从而提高其锻炼积极性。
3.2 多元协同治理,共建智慧服务网络
针对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面临的多元协同受阻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政府承担主导责任与统筹职能。政府主体构建 “权责 - 监督 - 评估”三位一体协同框架,明确多元主体职能定位,建立信息共享、行为联动、效能反馈的闭环治理机制。实施纵向分权赋能改革,向市场与社会组织开放服务供给权,大力发挥市场与社会对于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功能。(2)利用“互联网 +”促进多元主体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借助互联网消除不同利益主体的信息壁垒,划分不同利益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责任边界。搭建“体、医、养”一体化智慧服务平台。各主体平台多元融合、信息共享,实现多元化资源调配,以此提高服务终端的使用效率,推动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3.3 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智能技术水平
为进一步优化老年智慧体育服务 准供给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技术产品研发力度,推动智 群体的行为习惯、养老需求和消费能力等多角度出发, 能的健身器械。与此同时及时获取使用反馈,根据反 术改造,提升智能技术的适时性。强化智能技术系统 速度,帮助老年群体及时获取相关数据。(3)精准识别 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实时监控老年体质健康状况变化 区老年人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健身指导等服务需求。
3.4 加强人才培育,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智慧体育服务类型人才匮乏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高校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加强与体、医、养、信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此加快培养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从业人员 [16]。(2)政府就业部门应主导制定人才激励政策。通过强化经济激励、完善社会保障等方式引导复合型人才加入向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领域,缓解供需结构性矛盾。(3)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提高现有专业人员大数据分析、人机交互与应用技能,使之在熟练掌握智能体育设施的操作与维护的同时,跟上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步伐 [17]。(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政府部门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鼓励社区、高校、机构与体育企业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通,共同开发相关课程体系,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4 结语
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载体,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与积极作用,但面临多方问题,阻碍其发展。通过强化健康宣导、多元协同治理、优化适老产品设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等路径,能够有效破除所面临的多方困境。未来研究需要立足我国国情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明晰其发展方向与重点内容,从多元视角开展实证研究。聚焦老年群体的分层化需求,创新服务设计,促使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走向高效化,为“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朱峰,张德利,尹维增,等 . 数字赋能高质量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路径研究 [J]. 体育与科学,2023,44(4):101-107.
[2] 刘玉. 我国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系统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 [J]. 体育科学,2021,41(1):51-64.
[3] 唐佳懿,王志华,卢文云,等. 我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模式、关键问题及路径优化[J]. 体育学研究,23,37(1):71-81.
[4] 唐佳懿,王志华,卢文云,等. 我国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建设模式、关键问题及路径优化 [J]. 体育学研究,2023,37(1):71-81.
[5] 胡婕婷,王新建,杨建设,等 . 数字赋能与治理革新:智慧体育社区建设的生成逻辑、实践策略与优化路径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2):50-56.
[6] 世界卫生组织 . 关于老龄化与健康的全球报告 [R].2015:42-60.
[7] 赵静 . 有效提升我国养老服务供需融合水平研究[J]. 全球化,202
[8] 李红娟,王正珍,隋雪梅,等 . 运动是良医:最好的循证实践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43-8.
[9] 中国食品安全网 . 过度追求“清淡”未必健康 , 最新报告揭晓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六大误区 [EB/OL].(2024-07-30)[2025-5-12].https://www.cfsn.cn/news/detail/34/258870.html?view=pc.
[10] 搜狐网 . 中国老年人体育健身现状调查报告 [EB/OL].(2023-01-17)[2025-5-12].https://news.sohcom/a/631249078_121123785.
[11] 李明 , 许文鑫 . 老年人体养跨界融合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向探索——从“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谈起 [J]. 体育科学 , 2024, 44 (10): 48-57. DOI:10.16469/J.css.2024KX035.
[12] 李阳,詹建国,毕研洁,等 . 我国智慧社区体育发展现实困境与治理对策 [J]. 体育文化导刊,2019(6):40-46.
[13] 笪可宁 .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社区老年智慧体育服务的应然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方略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3,46(10):120-129.DOI:10.19582/j.cnki.11-3785/g8.2023.10.014.
[14] 付群,侯想. 钻石模型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瓶颈与推进策略[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3,47(10):70-87.
[15] 赵奕钧,邓大松 . 人工智能驱动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 江淮论坛,2021(2):146-152.
[16] 郭庆 . 老年人数字体育融入障碍的影响机理与应对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93-104.
[17]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发布《2020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2022-06-07)[2025-6-10].https://www.sport.gov.cn/n315/n329/c24335053/content.html.
[18] 杨莹莹,方慧,陈召,等 . 数字赋能社区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场域困境与纾解方略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42(6):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