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景式默写教学的探究与创新
贾桂情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第一中学 062250
引言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默写作为检验古诗文积累的重要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更应关注其对文本的理解与迁移能力。然而,当前高中语文默写教学中,“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模式仍占主导,学生虽能准确默写名句,却难以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违背了古诗文学习的本质目标。情景式默写教学以“情景”为纽带,将孤立的名句与具体语境关联,让默写成为“理解—记忆—运用”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默写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1 脱离文本语境,机械记忆为主
传统默写多采用“给出上句默写下句”“直接指定篇目默写”的形式,忽视名句在原文中的语境意义。例如,默写《登高》中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时,学生仅需记住句子本身,无需理解其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递进关系,更不必体会杜甫漂泊半生的悲凉心境。这种脱离语境的默写,导致学生将古诗文视为“文字符号的堆砌”,无法把握名句的深层内涵。
1.2 缺乏运用场景,迁移能力薄弱
高考默写题型虽已出现情景式考查(如“《琵琶行》中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句子是 ____”),但日常教学中,教师仍侧重“背准写对”,较少引导学生在相似情景中运用名句。例如,学生能默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却在写作“新旧事物更替”主题的作文时,想不到引用该句;能背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却在送别朋友时,无法自然化用表达情感。这种“学用脱节”使默写沦为应试工具,违背了古诗文育人的初衷。
2、情景式默写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还原文本语境,构建“句—篇—境”关联
文本语境是名句的“原生土壤”,情景式默写需引导学生回到原文,在理解篇章结构、情感脉络的基础上记忆名句。教师可设计“语境还原型”默写任务,通过填空题、排序题、补全对话等形式,将名句与上下文关联。
例如,在《兰亭集序》默写教学中,设计阶梯式语境任务:基础层要求补全“,俯察品类之盛”,需结合上文“仰观宇宙之大”的对仗关系;进阶层给出“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需理解王羲之对两种生活方式的描述;高阶层提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并要求说明该句与“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递进的语境设计,学生不仅能默写名句,更能把握其在文中的论证作用,实现“记忆—理解”的统一。
此外,可采用“篇章思维导图默写”法,让学生在默写前绘制古诗文的结构导图,标注名句在“起承转合”中的位置。例如,默写《孔雀东南飞》时,学生需先梳理“托物起兴—兰芝辞归—焦母逼婚—双双殉情—合葬化鸟”的情节线,再默写“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等名句,并注明其体现的人物情感。这种方法使名句成为“情节链”上的关键节点,而非孤立的句子。
2.2 联结生活情景,实现“古—今—用”迁移
古诗文名句的生命力在于其对现实生活的解释力,情景式默写需搭建“古代文本”与“现代生活”的桥梁,设计“生活关联型”默写任务,让学生在相似情景中调用名句。
例如,围绕“友情”主题,整合课内课外名句设计生活情景:情景一“朋友即将远赴他乡,你会引用 ____ 送别,表达‘即使相隔万里,情谊不变’的心意”(答案可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情景二“多年未见的好友重逢,你可用 ____ 形容此刻的喜悦”(答案可填“久别重逢非少年,执杯相劝莫相拦”或“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通过生活情景的唤醒,学生能体会到“古人的情感与今人相通”,并学会用名句表达自我。
3、情景式默写教学的创新路径
3.1 运用跨媒介技术,创设沉浸式情景
借助多媒体、虚拟现实(VR)等技术,构建可视化、可交互的默写情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例如,利用 VR 技术还原“滕王阁宴饮”场景,学生在虚拟环境中“登上”滕王阁,面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画面,触发默写“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任务;通过“古诗文情景APP”,学生可上传自己拍摄的“大漠风光”照片,系统自动匹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名句,实现“图—句”智能关联。跨媒介技术的运用,让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象的情景,降低理解难度。
3.2 设计项目式任务,开展主题性默写
以“主题”为核心,整合多文本名句,设计长期项目式默写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开展“校园文化墙创作”项目,让学生分组负责“励志”“友情”“自然”等板块,每组需从课内课外诗文中选取 5—8 句名句,撰写默写说明(包括出处、含义、选择理由),并设计排版方案。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对比“天生我材必有用”与“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励志角度,分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与“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表达差异,在比较、筛选、运用中深化默写效果。
结语
情景式默写教学打破了传统默写的机械性与孤立性,通过“语境还原—生活关联—情感沉浸—创新运用”的路径,实现了“记忆、理解、运用、鉴赏”的有机统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把握“情景为体,默写为用”的原则,避免为“情景”而“情景”的形式化倾向,始终以“提升古诗文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持续探索与创新,让情景式默写成为学生感受古诗文魅力、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载体,真正实现“默写即学习,学习即成长”的语文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考语文卷的变脸与心声——2014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的启示 . 胡高 . 考试周刊 ,2024(59)
[2] 浅谈高考语文对教学“生活化”导向作用的落实. 黄乾亮.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22(24)
[3] 高考语文情境化试题导向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 朱海山 . 高考 ,20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