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档案短视频受众需求分析

作者

彭江南

湖南华浦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0

引言:

新媒体是出现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迅猛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利用数字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向受众提供信息和服务。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 年中国网民达到 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 78.6%,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10.40 亿人,使用率达 93.8% 。据《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初步统计,2024 年我国新媒体行业市场规模约达30945 亿元。新媒体的爆发式增长,全面重塑了信息传播生态。短视频时长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凭借其碎片化、强视觉、高互动的特性,迅速成为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的主流形态,拥有巨大的受众群体和极高的用户粘性。

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担负着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使命,运用档案短视频这一新方式,突破了传统档案信息传播的时空壁垒,拉近了公众与档案的距离,能够更好地促进档案宣传和服务。然而,新媒体环境下档案短视频的受众需求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特征,必须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因人而异,精准施策,才能优化内容创作,提升传播效果。

1 受众需求的共性特征

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使得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呈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对于档案短视频而言,这种环境下的受众需求呈现出以下共性特征:

1.1 碎片化与即时性:受众倾向于在碎片化的时间中短时间内获得核心信息或感官刺激,短视频的时长特性恰好契合了这一需求。

1.2 视觉化与故事化:相较于文字或图片,动态的视听更能吸引注意力。受众希望档案信息能以更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尤其是通过故事化的叙事与档案内容有机融合,增强代入感和记忆点。

1.3 互动性与参与感:新媒体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功能。受众不仅希望获得信息,更愿意参与到内容的讨论、评价和分享中.

1.4 个性化与定制化:受众乐于接收符合自身兴趣和需求的内容。算法推荐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一需求,但优质内容本身对目标受众的差异化呈现同样重要。

2 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分析

基于上述共性特征,结合档案短视频的传播实践,可以将受众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并对其各种需求进行分析:

2.1 历史文化爱好者

核心特征: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追求深度和细节,乐于分享和交流。

需求分析:

2.1.1 深度信息需求:不满足于表面化的介绍,希望了解档案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细节考证等。

2.1.2 专业性探讨需求:期望看到对档案的专业解读,甚至能引发他们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对档案的价值等也有一定关注。

2.1.3 圈层认同需求:乐于在相关社群或平台分享、讨论,寻求认同,获得归属感。

2.2 年轻人群体

核心特征:以大学生青少年和职场年轻人为主,求知欲强,学习工作任务重,对新事物接受度高,但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

需求分析:

2.2.1 知识性需求:将短视频作为辅助学业、增长知识的补充或拓展,希望获得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传承等。

2.2.2 趣味性与互动性需求:厌倦枯燥的灌输式学习,偏好轻松有趣、互动性强的内容形式。动画、情景再现、快问快答等表现形式更受欢迎。

2.2.3 时效性需求:对与当前学习内容或社会热点相关的档案短视频更感兴趣。

2.3 普通大众

核心特征:构成最广泛的受众基础,对档案、历史的兴趣相对泛化,关注点更多在于娱乐、猎奇或情感慰藉,知识储备和专业性要求不高。

需求分析:

2.3.1 易理解与直观性需求:希望内容简单明了,无需过多背景知识即可看懂,画面直观、语言通俗、节奏明快是关键。

2.3.2 情感共鸣与娱乐性需求:更容易被档案中蕴含的感人故事、奇闻轶事、生活气息等所吸引,期待获得放松、愉悦或感动等情感体验。

2.3.3 新奇感与猎奇心满足:对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珍稀档案、名人私生活等充满好奇,这类内容具有天然的吸引力。

2.4 专业研究人员

核心特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对档案的准确性、系统性、研究价值有

较高要求。

需求分析:

2.4.1 准确性需求:对档案信息的来源、解读、呈现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容不得偏差或戏说。

2.4.2 专业性需求:希望看到对档案的专业解读、学术观点、相关研究等,最好能提供研究参考或启发。

2.4.3 便捷性需求:希望能快速了解档案概况、获取线索,甚至能引导他们进一步查阅原始档案。

2.5 特定事件关注者

核心特征:因特定历史事件、纪念日、社会热点事件等临时性因素关注相关内容,需求集中且时效性强。

需求分析:

2.5.1 关联性需求:最关心短视频内容与当前关注事件的直接关联,希望从中找到印证、背景或新的视角。

2.5.2 时效性需求:对与事件发生时间接近、能详细介绍解释事件的内容最为关注。

2.5.3 信息全面性需求:希望能快速获取与该事件相关的多角度、多类型的信息,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

2.5.4 权威性需求:更倾向于相信官方档案机构或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

3 受众需求导向的对策建议

基于对不同受众需求的分析,档案短视频的创作与传播可以采取以下优化对策:

3.1内容分众化: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策划不同主题、不同深度的内容。例如,为历史文化爱好者制作深度解析类短视频,为年轻人制作趣味知识类短视频,为普通大众制作故事化、娱乐性短视频,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摘要性、索引性内容,为特定事件关注者提供关联性、时效性强的内容。

3.2 叙事多样化: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如编年体、传记体、专题体、对比体等,强化故事性,注重细节描绘,营造氛围,引发情感共鸣。

3.3 视觉差异化:根据内容性质和目标受众,采用差异化的视觉风格。例如,对严肃主题可采用纪实、庄重的风格;对趣味科普可采用活泼、卡通的风格;对珍贵档案可采用高清特写、修复前后对比等手法突出其价值。

3.4 互动个性化:积极利用平台互动功能,鼓励评论、及时回应、设置提问、发起投票、精选弹幕等,还可以建立粉丝社群,增强归属感。

3.5 渠道精准化:结合不同受众的使用习惯,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例如,历史文化爱好者可能喜欢到豆瓣、知乎等平台,年轻人活跃于B 站、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普通大众则覆盖更广泛的社交媒体,如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可利用算法推荐,将短视频精准推送给目标受众。

3.6 反馈持续化:密切关注受众的评论、弹幕、点赞、转发以及后台的用户调研反馈,及时调整内容策略、优化呈现形式,形成“创作 - 传播 - 反馈 -优化”的良性循环。

结语:

档案短视频为档案信息传播和宣传服务开辟了新的舞台,其受众需求的多元化、差异化呈现出新媒体传播的显著特征。必须深入分析和把握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摒弃“一视同仁”的思路,实施更加精细化的策略,优化内容创作,提升传播效果,才能努力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需求,提升档案短视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档案宣传和服务在新媒体时代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李 萌 . 新 媒 体 时 代 档 案 馆 短 视 频 平 台 建 设 探 析 [J]. 档 案 天地 ,2020,(09): 40-42+61 .

[2] 丁瑶 . 抖音短视频受众分析 [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13): 84-86.

[3] 曹昭 . 档案机构运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档案服务与宣传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抖音平台为例 [J]. 机电兵船档案 ,2023,(0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