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技术在水环境检测领域的运用策略研究
王克瑞
山东正源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 251100
引言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在提高人们消费能力、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加强环境监测显得的十分必要,可以为环境保护及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确保后续环境保护及管理工作落实的针对性。现阶段,在水环境检测中可供选择的技术方法相对较多,例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冷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其中离子色谱法因其检测效率相对较高、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得到了广泛应用。
1 离子色谱技术特点
基于电化学、光化学原理,离子色谱法可改变离子之间的关系,实现特定离子分离任务,通过阻塞式电导仪开展分析,对比标准物质,并根据峰面积、峰高等数据,鉴定不同类型阳离子。相比传统水质分析法,离子色谱技术优势显著,对特定物质可灵活分析,具体特点如下: ① 检测便捷迅速,相比常见阴离子、阳离子分析,需耗费 8min ;采取快速高效分离柱方式分离,仅需 3min即可分离。 ② 灵敏度高。 ③ 同时分析多种离子化合物,对比光度法与原子吸收法,能够短期内实现离子分离。 ④ 选择性良好,可通过恰当分离方式,分析有机 / 无机阳离子、有机 / 无机阴离子。 ⑤ 分离柱稳定性好、容量高,能够运用于水质、环境、医疗、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2 离子色谱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要点
2.1 压力的控制
压力大小对于水环境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做好压力控制也是很必要的。在压力调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紧抓输液系统单向阀、色谱柱和检测池等关键要点来做好压力调控。如果发现压力值超过标准数值,需先断开保护柱的进口,同时为了更好地避免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单向阀堵塞的问题,工作人员需对检测系统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可能堵塞的单向阀并将其卸下,并借助水域超声波技术进行处理,处理时间可以控制在30min 左右。如果经过这一系列操作输液系统的压力值并未发生改变,这时则可以考虑色谱柱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引入10 倍淋洗液,如果仍无法解决内部压力过大的问题,则可以通过更换过滤网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过滤网更换以后系统内部压力仍然过大,这时就可以考虑检测池堵塞,可通过增加冲洗作业的次数与时间来解决。
2.2 输液背景的电导数值
在应用离子色谱法时,工作人员还需着重关注和分析输液背景有的电导数值,关注的侧重点应集中在数值变化有速度上,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数值快速增加的情况,则应用排除法来分析数值快速升高的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可以紧抓淋洗液、色谱柱等组成部分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故障展开分析和排除,确保电导数值的稳定性。除此之外,做好预处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离子色谱法应用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提前通过过滤稀释等相应预处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后续水质检测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满足一次进样、多种成分同步检测的需求。预处理常见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膜处理法、固相萃取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2.3 污染物检测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农药残留、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等。离子色谱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这些污染物。以重金属离子为例,通过衍生化等方法将其转化为可被离子色谱检测的形式,可实现对铅、镉、汞等重金属离子的准确测定,为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监管提供有力支持。对于农药残留中的极性离子型化合物,离子色谱技术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检测效果,能够及时发现水体中的农药污染情况。
2.4 有机酸和有机胺的检测
离子色谱法在生活饮用水检测中,对有机酸和有机胺的检测展现出独特的技术优势。有机酸如甲酸、乙酸、草酸等,以及有机胺类物质如甲胺、乙胺、二甲胺等,是饮用水中的重要检测目标。这些物质可能来源于自然水体中的微生物代谢,也可能由人为污染物引入,其存在可能影响水的感官特性,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传统的检测方法如化学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往往存在操作复杂、灵敏度不足或选择性差等局限。离子色谱法通过高效的分离柱和灵敏的检测器,能够实现对这些有机酸和有机胺的高效分离和精准定量。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时,离子色谱法能显著降低背景电导,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使其能够检测到痕量甚至超痕量的目标物。对于弱离解的有机酸,离子色谱法可以通过优化流动相的 pH 值和组成,增强其离子化程度,提升检测效果。有机胺的检测中,离子色谱法常采用酸性的流动相条件,使胺类物质以阳离子形式存在,从而实现有效分离。
2.4 淋洗液浓度
在离子色谱法对水中阴离子测定中,淋洗液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能够直接决定阴离子分离效果。离子分离过程中,以 Rs 代指分离度,数值超过 1.5,表明能够分离离子,便于精准测定离子含量。为保证测量效果,可设置 35、30、25、20mmol/L 浓度,对 Cl-、F-、PO43-、SO42- 离子进行分离,计算保留离子时间与分离度。根据浓度设置,KOH 浓度在 20mmol/L 以下,无法完全洗脱离子;浓度30mmol/L 时,离子能够准确分离;35mmol/L 时,可能出现基线漂移问题。因此,水质环境监测中,采取离子色谱技术应使用 30mmol/LKOH,达到最佳分离效果。
3 提升离子色谱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运用效果的策略
3.1 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
样品前处理是水环境检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样和污染物,应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例如,对于含有大量悬浮物的水样,需要进行过滤或离心处理,以去除干扰物质;对于挥发性污染物,可采用顶空萃取或固相微萃取等方法进行富集。同时,应不断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如萃取时间、温度、pH 值等,以提高样品前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3.2 加强仪器维护与校准
离子色谱仪的性能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应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更换色谱柱、清洗检测器、检查输液系统等,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仪器校准,使用标准溶液对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密度进行验证,定期进行期间核查,保证检测数据的有效性。
3.3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影响离子色谱技术运用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离子色谱仪的工作原理、操作规程和维护方法,掌握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要培养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结束语
离子色谱技术是现阶段水环境检测的常用技术,对于水环境检测效率、质量和检测成本的控制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工作人员需从离子色谱技术的应用流程出发,紧抓水样分析、检测器选择、流动相配置等关键要点,保证离子色谱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并在此基础上,紧抓压力调控、输液背景电导数值控制、预处理和淋洗液处理等相应关键要点,更好地发挥离子色谱技术的优势,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雷铠玮 . 离子色谱技术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7):193-195.
[2] 刘凤娇 . 水环境检测中离子色谱技术的应用研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6):76-78.
[3] 强胜,王怡然 . 离子色谱技术在水环境检测中的应用思考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