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杜国强
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仁兴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 651205
引言
仁兴镇地处禄丰市东北部,国土面积 231 平方公里,下辖 12 个村(社区)148 个村民小组。有人口 3.4 万人,耕地 4.8 万亩。目前,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已达到2.5 万亩,产量约1100 万公斤,已经超越水稻成为全镇第一大粮食作物,有力支持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研究,在提高玉米产量质量,促进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首先,需要对玉米的品种进行有效的筛选。根据多年品比试验的结果,应该选用当地适应的品种,可以优先选择“真玉5 号”、“禾润8 号”、“宣禾936”、“罗单 566DT””云瑞 108”等 , 属于产量与品质兼用型。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有效促进当地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为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除了上述品种之外,针对市场需求,可以加大对“太阳花”“华超”等脆甜玉米的推广力度,这不仅能够满足市场对鲜食玉米的寻求,丰富蔬菜市场品种类型,还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种植效益,提升经济收入,对于促进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需要对筛选后的种子进行处理。包衣种子使用率需要达到 100% ,未包衣种子需要对其进行晒种操作,晾晒时间为 1~2 天,过后则需要使用 500 倍磷酸二氢钾对种子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10 小时。除此之外,还可以拌种硫酸锌,每 1kg 种子使用 20~40g ,能够有效提高种子的抗病性,为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2 精细化整地与耕作
为了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土壤改良显得尤为重要。最佳的种植区域是前茬为豆类和马铃薯的土壤。通过实施秋翻深松措施,深度控制在 25~35cm ,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为玉米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与此同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不仅能对土壤有较好的改良效果,还能够有效提升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推进土壤可持续利用。其中,耙地深度需要大于 15cm ,从而保障土壤细碎平整,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舒适的土壤环境。
其次是起垄覆膜操作。合理应用大垄双行覆膜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其中垄宽为 110~120cm ,垄高为 15~18cm ,塘距40cm。通过垄上覆膜,不仅能够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水分,还能够有效减少旱灾对玉米的影响。垄沟深松蓄水能够有效提高保苗率,并使其达到 95% 及以上,这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3 科学播种与密度控制
首先需要对玉米的播种时间进行严格的把控。在常规种植模式下,需要在地温稳定通过 7~8℃时即可进行播种,大概在每年的 5 月上旬到中旬(立夏节播种最为适宜)。如若应用覆膜种植模式,则可以适当提前一段时间进行种植。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可以将玉米和大豆进行同期播种,在5 月上旬进行播种,其中玉米的行距为 80cm ,大豆的行距为40cm,这不仅能够有效实现“一季双收”,还能够有效提高作物效益,通过提高亩产经济效益,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播种的密度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在常规种植模式下,需要每亩种植
株,其中宽行 0.9~1 .0m,窄行
.5m,通过合理密植,能够为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每亩需要种植3900 株玉米,其中行距为40cm,株距为17cm ;大豆每亩需要种植2200 株,其行距为 40cm ,塘距 30cm。对播种的密度进行有效的把控,能够为实现玉米高产的目标提供有效的保障。
再次,在目前的生产实践中,大面积推广玉米单行直播技术。行距 80—90cm,塘距 35—40cm,每塘留 2 株,每亩密度在 3500—4000 株。根据玉米植株高度情况,矮杆或直立型玉米可适当增加密度,达 4000—4500 株。高杆或舒展型保持在 3500—4000 株为宜。密度过大,玉米生长后期大风天气容易造成倒伏,导致产量减产。
4 水肥一体化管理
精准施肥是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在施用基肥时,每亩需要施用 2 吨有机肥和 40kg 复合肥(N-P O -K O=18-12-10),通过深施 15cm,能够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当玉米处在苗期时,也就是 4~5 叶期时,每亩需要施用 5—10kg 尿素,从而能够有效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且保障匀壮。当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至大喇叭口期时,在其 12~14 叶期时,每亩需要施用 20kg 尿素和 10kg 钾肥,进而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为玉米的产量提供有效的保障。在玉米的抽雄期,需要喷施 0.3% 磷酸二氢钾溶液,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授粉率,这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措施,不仅能够满足玉米在生长期内所需的水分,还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为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玉米的拔节期和抽雄期是关键时期,通过采用滴灌或者喷灌的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灌溉,每亩所需灌溉的水量为 30~40m3 ,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因干旱缺水而对玉米植株产生影响,为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
再次,值得注意的是,云南大部分地区土壤(主要是红壤土)均缺磷,在玉米苗期较为明显,叶缘出现紫色或红色现象(俗称“红苗”)。所以在缺磷较重地区或地块应增施磷肥,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使用方法上建议使用过磷酸钙(俗称“普钙”),其 P205 含量 ⩾16% 。每亩用量 30-40kg ,由于普钙属于迟性肥料,建议用作底肥或与土杂肥、农家肥混合均匀后作盖塘肥施用,可有效降低玉米“红苗”的发生。
5 病虫害绿色防控
对玉米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当玉米患大斑病或者锈病时,可以在发病初期通过喷施 500 倍液 50% 多菌灵或者 800 倍液代森锌,连续喷施 2 次,能够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从而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保障。当玉米患茎腐病时,可以在玉米的拔节期阶段喷施 1000倍液苯醚甲环唑,与此同时,与中耕培土操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这对于增强玉米植株的抗性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为保障玉米健康生长发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做好虫害防控工作是保障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对于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害虫,在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至大喇叭口期时,可以用“甲维. 虫螨腈”、“虫螨腈 . 茚虫威”、“甲维虱 . 螨脲”等农药进行防治,从而为玉米的健康生长提供有效的保障。对于蚜虫等害虫,可以在玉米的抽雄期喷施吡虫啉,有着良好的防控效果,这为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再次,目前生产实践中,大量使用除草剂对玉米田进行化学除草,效果固然可以。但长期的、大量的农药使用,一方面造成土壤的板结。另一方面,造成土壤的污染,大量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超标,势必造成土壤不可逆的污染损失。生产实践中,还是建议多采取“绿色”防控措施,如薅铲、提沟培土、人工拔除杂草,设置粘虫板、粘蝇板、性诱剂、紫外灯杀虫等物理措施,以及释放赤眼峰等生物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6 植物生长调节剂
近年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及全球变温暖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主要表现为暴雨、冰雹、台风、干旱等。云南 8 月中下旬由于持续阴雨天气和大风天气影响,容易造成玉米大面积倒伏情况,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生产实践中,建议使用玉米健壮素(苄氨 . 乙烯利,商品名:“矮吨”),每亩使用 30 毫升,兑水 15—30kg,于玉米大喇叭口期(9—10 片叶)均匀喷雾 1次即可。能有效调节生长,促进玉米根系发达,气根增多,节间缩短,茎秆增组,减低穗位高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结语
综上所述,玉米在国内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加大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对于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化整地与耕作、科学播种与密度控制、水肥一体化管理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对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有效的分析。由此可知,在玉米种植期间,需要不断创新玉米种植管理技术,增加其灵活性,从而能够对突发状况进行有效解决,进而为实现玉米高产的目的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雷日适 , 蒙成 , 何丽群 , 等 .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万成玉 831 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J]. 农业科技通讯 ,2025(01):152-155.
[2] 吕晓红 .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田间管理 [J]. 农机市场 ,2024(11):71-73.
[3] 邹兰 , 邰书静 , 赵朝阳 , 等 . 青贮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J]. 安徽农学通报 ,2023,29(11):14-17.
[4] 张 跃 . 昆 明 市 玉 米 优 质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要 点 [J]. 南 方 农业 ,2023,17(1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