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极端天气下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应急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

陈裕华

永州市大华山电视调频转播台 湖南永州 425000

一、极端天气对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影响

1.1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是常见的极端天气之一,其对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水可能导致发射机房进水,损坏设备的电气元件,引发短路故障,使发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其次,长时间的暴雨可能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破坏信号传输线路,中断信号传输。此外,潮湿的环境还会加速设备的腐蚀,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1.2 暴雪冰冻

暴雪冰冻天气会使发射天线、馈线等设备表面结冰,增加设备的负重,可能导致天线变形、馈线断裂,影响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同时,低温环境会使设备的电子元件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此外,道路积雪结冰会给设备的维护和抢修带来困难,延长故障修复时间。

1.3 台风

台风具有强大的风力,可能会吹倒发射铁塔,损坏发射天线和其他附属设施。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也会引发类似暴雨洪涝的危害。而且,台风的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往往在短时间内对多个地区的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造成破坏,增加了应急保障的难度。

1.4 高温

持续高温天气会使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散热困难,导致设备内部温度过高。当温度超过设备正常工作的耐受范围时,电子元件可能会出现热稳定性下降、性能漂移等问题,甚至引发设备死机、烧毁等故障。

二、现有应急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2.1 应急预案不完善

部分广播电视发射台站的应急预案内容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不同类型极端天气可能造成的危害预估不足,没有制定详细的应对措施和操作流程。

2.2 设备维护与管理不足

日常设备维护工作存在漏洞,一些台站未能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和标准对发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保养。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不够实时和准确,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设备的备品备件储备不足,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零部件时,可能因缺乏备件而延长维修时间。

2.3 技术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技术人员对新型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不够熟练,在面对复杂的设备故障时,缺乏有效的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此外,一些台站的技术设备老化,缺乏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手段,无法满足极端天气下应急保障的需求。

2.4 部门协同与联动机制不健全

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与气象、电力、通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不及时。在极端天气来临前,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在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外部支援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影响了应急处置的效率。

2.5 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部分工作人员对应急预案不熟悉,缺乏应急演练和实战经验。在面对极端天气引发的突发情况时,心理素质较差,容易出现慌乱,不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应对措施。同时,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忽视自身安全防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三、极端天气下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急保障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应急预案

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全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明确在极端天气下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流程、设备抢修步骤、信号切换方式等关键内容。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根据实际演练和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预案内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针对暴雨洪涝灾害,预案中应详细规定机房防水措施、排水设备的启动条件和操作方法、设备被水淹后的紧急处理流程等。

3.2 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的维护周期和标准对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养和维修。加强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利用智能化监测系统,及时掌握设备的温度、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合理储备备品备件,根据设备的易损件和关键部件的使用情况,制定科学的备件储备计划,确保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例如,对于发射机的高频功率管、电源模块等易损件,应保证有充足的备品备件库存。

33 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提高技术人员对新型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技术掌握水平和故障诊断排除能力。引进先进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手段,如智能监测系统、远程诊断技术、应急发电设备等,提高应急保障的技术水平。建立技术研发团队,针对极端天气下广播电视发射设备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不断优化设备性能和应急保障技术方案。例如,研发具有抗恶劣环境能力的新型发射天线和馈线,提高设备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

3.4 强化部门协同与联动

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台站与气象、电力、通信、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及时获取气象部门的准确预警信息,提前做好设备防护和应急准备工作。与电力部门建立应急供电保障机制,确保在停电情况下能够及时恢复供电。与通信部门加强合作,保障信号传输线路的畅通。同时,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例如,建立联合应急指挥中心,在灾害发生时,各部门集中办公,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3.5 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活动,让工作人员熟悉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协同配合能力。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心理辅导,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使其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正确应对。建立应急处置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考核评价,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水平。例如,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后的总结评估会议,对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不断提高演练效果。

四、结语

极端天气对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是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关键。通过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强化部门协同与联动以及提高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等一系列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在极端天气下的应急保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优化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和实践经验总结,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为公众提供持续、稳定、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服务,在社会发展和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极端天气下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应急保障技术和机制的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硬件维护优化措施. 梁君乐; 支建辉; 陈华生; 黄剑峰 ; 林青 . 通讯世界 ,2025(03)

[2]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技术维护问题的探讨 . 徐铁峰 .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2(08)

[3]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维护探讨. 赵晶. 西部广播电视,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