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建筑市政工程中绿色建材的选用标准与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作者

石青

石家庄市藁城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05216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市政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建材作为低碳环保建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近年来,国家和地方不断完善绿色建材相关政策与标准,绿色建材的选用和可持续性评价逐步成为建筑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制定绿色建材的选用标准,建立符合工程实际的可持续性评价体系,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将在梳理绿色建材内涵及政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选用标准与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并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优化建议,为推进建筑市政工程绿色高效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方案。

一、绿色建材的定义、类型与发展趋势

绿色建材通常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最小化、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材相比,绿色建材强调节能、减排、可再生、无污染和安全健康等属性。其主要类型包括节能保温材料、再生利用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生态砖、绿色装饰材料、可循环钢材、低碳型水泥、绿色防水材料等。绿色建材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品种到系统化、由政策推动到市场驱动的转变,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技术标准。近年来,受“双碳”战略驱动,绿色建材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积极出台各类支持政策,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绿色创新投入,市场对绿色建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显著提升。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绿色建材正向智能化、集成化、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成为引领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绿色建材在建筑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意义

绿色建材在建筑市政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涵盖了住宅、公共建筑、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给排水系统等多个领域。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绿色沥青、再生骨料混凝土、透水砖等新型材料被广泛采用,有效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与资源浪费。在建筑工程中,节能保温材料、隔热玻璃、绿色涂料、环保粘合剂、装配式部品部件等绿色建材提升了建筑能效和室内环境品质。绿色建材的推广不仅有助于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还提升了工程的综合品质和运营效益,促进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实践表明,绿色建材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推动建筑市政行业迈向低碳、环保、健康、智能的新时代。然而,由于部分绿色建材成本较高、技术成熟度有限,行业标准尚需完善,市场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系统梳理绿色建材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现状、难点与优化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建筑市政工程中绿色建材的选用标准分析

绿色建材的选用标准是保障工程绿色目标实现的基础依据,也是推动绿色建材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评价标准》《建筑工程绿色建材选用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为核心的标准体系。绿色建材选用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方面:一是材料的资源属性与环保性能,强调原材料的可再生性、低能耗、低污染及资源可循环利用率。二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能耗与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材料生产、运输、施工、使用和回收各阶段的碳足迹、能耗及污染物排放。三是产品安全与健康性能,要求建材在使用过程中不释放有害物质,保障人体健康。四是产品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确保绿色建材在保障绿色属性的同时,满足工程质量与结构安全要求。五是技术经济性,兼顾绿色性能与工程造价,推动绿色建材的性价比提升。实际选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功能需求、环境容量等因素,科学制定材料选用清单。

四、绿色建材可持续性评价的理论框架与方法

绿色建材的可持续性评价主要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理论上,绿色建材的可持续性不仅要关注单一产品的环境友好属性,还应兼顾整个建材系统的资源效率、经济适用性和社会可接受性。目前,主流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LCA)、生态足迹分析、能值分析、碳足迹分析、环境影响评价(EIA)等。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能够对建材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运输、施工、使用、回收全流程的资源消耗、能耗、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等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生态足迹分析可衡量建材对区域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占用程度,反映其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碳足迹分析聚焦于建材全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总量,是实现“双碳”目标下绿色建材管理的重要工具。经济性评价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市场接受度等;社会性评价则包括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健康影响、对本地就业的拉动、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等。

五、建筑市政工程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中的挑战与优化路径

尽管绿色建材在建筑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首先,部分绿色建材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部分高性能绿色建材成本较高,推广阻力较大。其次,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尚不完善,部分产品缺乏统一权威的评价认证,导致市场监管难度较大。第三,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对绿色建材理念和技术掌握不均,应用能力有待提升。第四,绿色建材供应链体系尚未完全打通,部分优质绿色建材在下沉市场覆盖不足。为破解上述难题,需从多维度协同推进。首先,应加快绿色建材标准体系完善,推动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评价和标识管理,加强行业监管和认证体系建设。其次,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建材技术研发与创新,提升绿色建材产品的性能、丰富产品类型,推动规模化生产与成本下降。第三,应加强对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从业人员的绿色建材知识培训,提高行业整体应用水平。

结论

绿色建材作为实现建筑市政工程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其科学选用与可持续性评价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绿色建材的内涵、选用标准、评价方法及推广应用现状的系统梳理,明确了完善标准体系、创新评价方法、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推动产业协同是提升绿色建材应用水平的关键路径。未来,应持续推进绿色建材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鼓励技术创新,完善供应链管理,促进多元主体参与,推动绿色建材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的应用,助力建筑行业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绿色建材的全面推广和科学管理,将为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 , 李伟 , 王松 . 建筑工程绿色建材选用标准及应用效果研究[J]. 绿色建材 , 2022, 40(4): 23-28.

[2] 陈刚 , 李建华 . 市政工程中绿色建材的评价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J].市政技术 , 2021, 39(2): 115-119.

[3] 张媛, 赵明. 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J]. 建筑节能 , 2023, 51(7): 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