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

高阳

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0

引言:

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础环节。然而,传统发展模式存在明显缺陷:规模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教育质量高低不一影响公平性,体系结构缺失阻碍上下衔接,社会认知偏差降低学生选择意愿。如在问题部分提到的规模不协调(参考文件 1,问题章节),这些因素严重制约教育成效。随着国家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的增长,亟需探索有效对策。对此,文章提出完善职教高考机制以确保选拔公平,深化政 - 校 - 行 - 企协同机制推动校企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效率。这些对策有望改善现状,强化教育功能。鉴于此,文章将全面探讨这些对策的实施路径,以解决现存问题。

一、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在规模布局方面存在明显的结构形式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于层次衔接度不足、专业设置问题等。从区域分布角度而言,相比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职学校密度明显较高,一些县域暂时没有明确统一的职教中心,使得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特点。从专业师的角度而言,其核心问题主要是新兴产业人才缺口和传统专业重复建设同时存在的矛盾,汽车维修、机械加工等传统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张,而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运维等新兴领域专业覆盖率较低。从层次衔接角度而言,中职教育和普高、高职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并未完善,使得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受到诸多影响。这种规模层面的非对称性发展,会逐步弱化职业教育的实际效能。同时,当前中职教育质量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差异,核心表现在于师资力量、实训条件以及课程体系三个层面。从师资结构角度而言,当前的“双师型”教师占比不高。从实训资源配置角度而言,逐步呈现出实践教学质量两极分化的问题。这种质量层面的参差不齐,会将职业教育的标准化输出能力弱化[1]。

二、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职教高考”机制

我国职教高考是中职学生升学和就业发展的主要通道,其机制优化要基于具体的教育生态,打破传统的职业能力需求和考核模式脱节的问题。当前的职教高考依旧存在普教化倾向,对于文化课分数过于重视,使得技能操作的主导地位逐步弱化,导致中职学生专业成长及发展过程中受到重重阻碍,且中职教育特色日益模糊。针对这种情况,中职院校需注重完善职教高考机制,明确职教高考的定位,区分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围绕文化素养、专业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在考试内容设计方面,要聚焦专业技能实操,将行业企业最新技术标准融入在命题范围内 [2]。比如,对于机械加工专业,需重点考核设备调试和数控编程,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公式默写方面。与此同时,评价机制还要融入“过程性考核”,综合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实训记录、校企合作项目参与度等关键指标,防止出现唯分数论或者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模式。从升学衔接角度而言,要加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对口通道打通,允许中职学生凭借技能水平获得发明专利或者竞赛奖项等成果,而后免试部分科目或者折算成学分,从而能够实现“凭借能力换资格”的目标。这一举措改革要借助省级教育部门统筹,加强与行业组织的联合,定期更新考试大纲,并创建校企双导师评审机制,充分保障考核内容能够充分契合产业的需求,从而能够形成“考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有效闭环。

(二)深化“政- 校- 行- 企”协同机制

为有效破解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要持续深化政府、学校、行业以及企业的协同机制,其本质在于将传统合作过程中各主体分裂开来的局面,构建起互利共赢、职责清晰、高效运转的长效运行模式 [3]。政府在这种机制中扮演着政策引导、顶层设计的角色,要超越传统的协调者定位,通过提供实质性的财税激励政策、制定具有约束力的协同办学标准以及搭建权威的公共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的深度合作奠定基础、提供支持、明确标准,让协同的同时能够实现合作共赢。而中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场所,要积极拥抱产业变革的节奏。在课程研发以及专业设置中融入行业企业的真实需求,以此为基础建立常态化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充分保障教学内容充分契合技术前沿与岗位能力要求,将企业的用人标准自然转化成中职专业教学的具体目标。

与此同时,行业组织还要切实发挥产业和教育的桥梁连接作用,并非单一的传递信息,而是积极参与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重要环节,提供精准的人才需求预测、权威的行业趋势分析,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企业作为技术的创新源头与人才的使用者,其深度参与是协同机制的核心所在,需要从传统的被动接收实习生逐步朝向主动参与的育人全程方向转变,其中涵盖参与学生学业评价、选派技术骨干担任实践导师、共同开发实践课程、提供真实生产环境下的教学岗位等,将自身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生产资源直接转化成能够直接用于中职专业教学的教学资源,从而能够有效发挥最大化的资源优势。

(三)优化资源配置和智慧化升级

我国中职教育资源配置应立足专业教学实际和产业需求,建立系统监测、调配以及评估的有效闭环。对于当下中职实训设备存在的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的矛盾问题,需构建市级统筹的区域资源共享平台,根据产业链分布模块化分类各项设备,在产业园区周边院校配备精密仪器,对于一些通用设备可结合实际需要实现跨项流动。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完成远程预约和动态跟踪。比如,在开展数控机床实践操作时,通过使用传感器,可以动态回传工件加工量与开机率等各项数据,还能为设备灵活调度提供参考。而职业教育资源的智慧化升级体现在多个领域,在实践过程中,要围绕中职教育痛点,在汽修、机电等硬技能领域,深度研发智能化模拟系统,以此来将高损后实训代替,学生利用智能眼镜能够自主拆解虚拟发动机,动态记录操作轨迹,直接生成精度报告。在幼教、护理等软技能专业,通常选择人机交互沙盘,利用姿态捕捉技术和语音识别技术,分析学生沟通协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中职教育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场所,通过创新中职教育发展模式,有利于深度衔接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方向,还能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促使学生未来更好的就业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学立足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职教高考”选拔机制、深化“政 - 校 - 行 - 企”协同共建机制、推进教学资源智慧化升级。由此,不仅能将技术技能训练的实效性提升,还可提升中职教育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 . 我国农民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07):194-196.

[2] 颜财群 .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J]. 家长 ,2019,(28):118.

[3] 杨邦林 .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4):5.

[4] 张倩倩 , 蔡文伯 . 我国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黑河教育 ,2017,(01):76-78.

作者简介:高阳(1990-12),女,蒙古族本科,初级,研究方向:中职影像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