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数学运算策略探究
徐立新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横路初级中学 324007
一、引言
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始终。从简单的有理数运算到复杂的代数式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求解,再到几何中的长度、面积、体积计算等,都离不开运算能力的支持。良好的运算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得出计算结果,提高解题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初中生在数学运算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运算速度慢、准确率低,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升。因此,探讨初中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
(一)基础教学重中之重,磨刀不误砍柴工
1. 练熟公式、定理
公式、定理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工具,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导公式、定理,让学生了解其来源和推导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公式、定理的应用场景,能够根据题目的条件准确选用合适的公式、定理进行运算。例如,在讲解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时,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公式的形式,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的例子体会公式的应用,如计算 (a+b)2 、 (a-b)2 、a2-b2 等式子的值,以及在因式分解中如何运用这些公式。
案例:在因式分解 X2-9y2 时,学生能够根据平方差公式 a2-b2=(a+b)(a-b) ,将 X2-9y2 变形为 X2-(3y)2 ,从而得出 (X+3y) (X-3y) 的结果。
2. 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互关联,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学生在进行运算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运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三种代数式的运算进行总结和对比,找出它们在运算规则、运算方法上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习惯培养持之以恒,提升运算准确性
1. 规范书写
书写规范是数学运算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数字、符号和运算过程。在书写数字时,要注意数字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避免出现数字混淆的情况;在书写符号时,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运算关系,如加减乘除符号、括号、等号等;在书写运算过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格式进行,步骤要完整,不能随意跳步。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让学生学习规范的书写格式,同时对学生的书写进行及时指导和纠正,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习惯。
2. 合理使用草稿纸
草稿纸是数学运算的重要辅助工具,合理使用草稿纸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运算思路,减少运算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草稿纸的习惯,在进行复杂运算时,先在草稿纸上进行初步的计算和推导,确定运算步骤和结果后再誊写到作业本或试卷上。同时,要教育学生注意草稿纸的使用方法,如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保持草稿纸的整洁,方便后续的检查和核对。
案例:在计算多项式乘法 (2x÷3) (3x-2) 时,学生在草稿纸上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2x+3)(3x-2)=2x×3x-2x×2+3×3x-3×2=6x2-4x+9x-6=6x2+5x-6 然后,将正确结果誊写到作业本上。
(三)运算方法灵活多样,提升运算效率
1. 加强运算方法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算方法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规的运算方法,还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一些简便运算方法。例如,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运算律,并能够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又如,在因式分解中,要让学生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多种方法,能够根据多项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通过加强运算方法的教学,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
案例:计算 (-25)×43-25×2+(-25)×(-41) ,可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简便计算:
(-25)×43-25×2+(-25)×(-41)=(-25)×(43+2-41)=(-25)×(43-20) 41+2)=(-25)×(2+2)=(-25)×4=-100
2. 引导学生总结运算技巧
在大量的运算练习中,学生可以总结出一些运算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运算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例如,在计算一些特殊形式的代数式时,如 a2+b2 、 a3+b3 、 a3-b3 等,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或变形技巧;在解方程时,对于一些含有参数的方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对解的影响,从而找到简便的解法。通过总结运算技巧,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运算问题,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案例:在计算 102×98 时,可将 102 变形为 (100+2) ,98 变形为 (100-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 (a+b) (a-b)=a2-b2 进行计算:
102×98=(100+2) (100-2)=1002-22=10000-4=9996 (四)训练反馈循环反复,巩固运算能力
1. 合理安排运算训练
运算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训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算训练。训练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既要包括基础运算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方法,又要包括一些综合性的运算题和拓展性的运算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专项训练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训练环境中提高运算能力。同时,要注意控制训练的难度和强度,避免学生因训练难度过大或强度过高而产生厌学情绪。
2. 及时反馈与评价
在学生完成运算训练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反馈要具体、详细,不仅要指出学生运算过程中的错误,还要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评价要客观、公正,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例如,对于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粗心大意错误,要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对于学生在运算方法上的选择不当,要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运算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学会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通过及时反馈与评价,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运算能力。
案例:学生在计算 3(x-2)-2(x+1)=5 时,去括号后得到 3x-2-2x+1=5 ,教师指出去括号时符号错误,正确应该是 3x-6-2x-2=5 ,并提醒学生去括号时要特别注意括号前的系数和符号。同时,肯定学生在解题步骤上的清晰性,鼓励学生在后续练习中更加细心。
三、结论
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传授多样化的运算方法,加强运算训练与反馈,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认真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算方法,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运算过程,逐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通过实施以上提升策略,并结合图表和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和实践,相信学生的初中数学运算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和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兴余.《中学数学教学思想与方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 钟山主编.《图解初中数学新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