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分析
杨进 杨少成
中俊(江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荆州 434000 身份证号:421024******14203X 身份证号:152104******120011
关键词: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公众对建筑的审美、舒适度、功能性和品质均提出了更高标准。尤其在建筑工程企业数量激增,导致建筑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为满足人们对建筑适用性的多元需求,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纷纷推行全过程造价控制。此举旨在通过涵盖设计、招标、施工、结算等环节的全程管理,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并在强化动态成本控制的基础上,稳步提升建筑质量,充分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最终助力企业实现稳健发展。
1 建筑工程中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
建筑项目涵盖了规划、设计、施工、竣工及使用等多个阶段,每个环节都涉及大量资金投入和资源消耗,稍有疏漏就可能导致成本失控甚至工程失败。而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材料价格波动、人力资源紧张及政策法规调整等因素,更是让造价管理变得如履薄冰。传统的单一环节管控模式显然不够应对,稍有松懈便会使整个项目成本失衡,甚至殃及工期和质量,在此背景下,全过程造价管理应运而生。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系统性地梳理项目每个阶段的成本构成,把资源利用的潜力挖掘到极致,把成本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与零散管理相比,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在项目初期做好成本预测和投资规划,规避因盲目决策带来的后续变更开销;在设计阶段进行经济性分析,可以为工程方案选择提供更加全面的依据;而施工阶段实时的动态监控,则能及时捕捉成本偏差并迅速调整,将风险对项目的冲击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这种管理方式将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或协调不到位造成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使得资金流动、材料供应和人力投入更加有条不紊。
2 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遵循的原则
2.1 全面性原则
建筑工程管理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在于“全过程”,因此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从项目的最初立项到最终竣工清算,每一个环节的造价控制都不可忽视。其目的是通过全过程的造价管理,确保项目在预算内实施,有效控制成本,从而实现预期效益。
2.2 主动性原则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管理范围广泛,且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造价成本增加。全过程造价控制需遵循主动性原则,通过积极开展造价管理,预判可能出现的成本增加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项目施工顺利进行。
2.3 及时性原则
建筑工程施工多在室外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易受不可控外界因素的影响。为规避造价增加的风险,全过程造价控制须遵循及时性原则,在动态管理制度的支持下,及时应对影响因素,为项目的稳定施工提供坚实保障。
3 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3.1 决策阶段的造价
在工程建设中,全过程成本控制首先要从决策阶段开始。该项目实践中将已经建成或在建的相似工程的施工图和竣工决算等资料,按照项目的建设区域、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工程方案等进行搜集,对测量指标进行对比,以这些指标为基础进行项目的总投资估算,而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决策方案的选择。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要对立项建议书中的项目规模、资金投入可行性、周边环境资源的可用性等进行全面、严密的审查,评价项目的可恢复效益,并对项目的编制内容和方法进行严格的核查,确保其达到标准。该项目对估算数据、指标和有关数据等进行了严格的审核,对估算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才能保证项目的可行性,从而保证成本的合理性。
3.2 设计阶段
限额设计作为建筑工程投资控制的核心技术手段,其核心依据源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形成的投资估算指标,通过建立投资控制基准为施工图设计提供量化约束。该设计模式可以确保建设项目在批复投资额度内实现功能配置最优化与效益产出最大化,具体实施路径包含两大技术要点,一是以纵向递进式投资分解实现全过程造价约束;二是运用经济杠杆激发设计人员创新动力。从实施维度看,设计团队需构建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双维协同优化体系,持续迭代设计方案,建立动态投资预警机制,确保各专业设计成果既符合规范标准又满足投资控制要求,最终形成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管控体系。同时,企业应评估多个设计方案,选择那些技术和经济指标最为优越的方案,以此来获得最佳的性价比。
3.3 施工阶段造价动态化监控
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鉴于建设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特别是大部分工程项目会引进很多合作单位参与施工、承接发包业务等,如果不能很好控制动态化成本,很容易造成造价的偏差。建设单位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才能达到精确成本的控制目标。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对隐蔽工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做好相应的记录,以避免建设成本过高,并对其进行动态计算,以避免因模糊计算而带来的不必要的费用损失。材料费用是建设项目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造价人员要按照图纸对所需的材料进行审核,对所需材料进行搜集,对所用材料的质量进行监控,杜绝偷工减料,杜绝出现质量问题或返工的现象。另外,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签证等问题进行适当的处理,对变更的内容进行审查,对工程量及费用的变动进行评价,按照合同对变更价款进行控制,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通过制定合理的进度计划,把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3.4 竣工结算阶段标准化管控
作为工程交付前的最后环节,竣工结算要开展必要的标准化造价管控,着重注意以下3点: ① 全面搜集工程施工建设期间的资料信息,做好整理与归档工作,在此基础上详细核算工程量及各种费用,对比分析各类数据信息,详细了解工程资金的真实流向,防止出现工程成本核算误差; ② 若结算审核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额外费用,应参照工程合同条款、招投标文件进行合理索赔,从而保障工程所有资金项目的收支合理; ③ 业主方应在竣工结算阶段对交付工程开展严格的质量验收,提前确定好后续相关事宜,如工程尾款支付时间、各单位责任范围等,防止因责任不清或交付不及时而增加造价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科学化、智能化、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模式,对于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合理成本至关重要。研究人员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优化决策流程、构建智能化管控平台等措施,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痛点,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精细化管控。科学的决策机制可确保投资决策的合理性,智能化平台则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为风险。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手段的应用,项目管理者能够及时洞悉成本趋势,主动识别风险点,动态优化资源配置策略,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徐德贤 . 住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探析 [J]. 居舍 ,2024(09):162-165.
[2] 赵海迪 , 唐文静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措施研究 [J]. 住宅与房地产 ,2023(2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