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作者

张康 曹艳莉

湖北国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荆州 434100

1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存在的问题

1.1 施工材料质量把控不严

在市政公用工程中,施工材料是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材料采购环节放松要求,选择价格低廉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例如,在道路施工中使用含泥量超标的砂石,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而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此外,材料的储存和管理也存在漏洞,一些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因受潮、生锈等原因导致质量下降,在施工时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直接投入使用,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1.2 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涉及到多个专业领域和复杂的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但目前,施工队伍中存在大量缺乏专业培训的临时工和农民工,他们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掌握不足,在施工过程中难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比如,在桥梁施工中,对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关键环节,一些施工人员不能准确控制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导致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同时,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考核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施工人员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积极性不高。

1.3 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然而,许多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缺陷,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责任不明确。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质量检验和监督机制,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检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例如,在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验收就进行下一道工序,导致一些质量问题被掩盖,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才暴露出来,增加了维修和整改的难度和成本。此外,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优化。

1.4 施工技术更新滞后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市政公用工程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但部分施工单位对新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仍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不愿意投入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这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程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污水处理工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而没有采用更先进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不仅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也不理想。同时,施工单位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较少,缺乏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渠道,不能及时了解和应用行业内的最新技术成果。

2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的优化措施

2.1 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把控

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政公用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必须对采购、储存至使用的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在采购环节,施工单位应坚决摒弃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构建严格的材料供应商评估和筛选机制。应优先选择信誉卓著、产品质量有保障的供应商,确保采购的材料质量达标、性价比高,以确保工程质量的坚实基础。例如,在道路施工中,应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确保其符合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对于材料的储存和管理,要设置专门的材料仓库,并根据材料的特性进行分类存放。制定完善的材料储存管理制度,对仓库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进行实时监控和调节,防止材料因受潮、生锈等原因导致质量下降。同时,建立材料出入库登记制度,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在施工前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不合格材料不进入施工环节。

2.2 提升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素养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技术讲座和技能培训课程,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授课,使施工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例如,针对桥梁施工中的预应力张拉施工等关键环节,进行专项培训,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控制张拉应力和伸长值,保障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技术考核机制,定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施工人员积极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同时,鼓励施工人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施工单位还可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施工队伍,提高整体技术水平。

2.3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质量责任,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检验和监督机制,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流程,对各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检查。例如,在隐蔽工程施工完成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避免质量问题被掩盖。需要加强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实际情况的结合,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加强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2.4 加快施工技术更新

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的革新与创新工作,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与工艺,以提升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激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并对取得显著技术创新成果的个人和团队予以表彰和奖励。例如,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积极推广并应用膜生物反应器等先进技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升处理效能。此外,施工单位需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及时掌握行业内的最新技术成果和研究动态,确保技术进步与创新工作与时俱进,为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交流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同时,关注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更新,及时调整施工技术和工艺,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最新要求。

3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不容忽视。施工材料质量把控不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通过加强材料质量把控、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加快技术更新等措施可解决。施工单位要认识问题严重性,落实优化措施,施工中强化质量意识,严谨对待各环节。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施工单位按规范标准施工。未来,随科技发展和管理水平提高,施工质量控制和相关技术将取得更大进步。相信各方共同努力,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将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居民生活提供保障,为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国才,刘文斌,张万达,黄致凯 .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7):139-141.

[2] 章华帆 .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