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程钰铭

身份证 :232303****03080411

1 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概述

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动力系统方面,包括降压变电所,将中压转换为低压为各类设备供电;配电线路,负责传输电力至通风、空调、电梯等动力设备。照明系统涵盖正常照明,满足日常车站运营的基本光照需求;应急照明,在突发停电等紧急状况下提供必要照明,保障人员安全疏散;还有广告照明、景观照明等,提升车站功能性与美观度。各部分相互配合,共同保障地铁高架车站的正常运转与乘客的良好体验。

2 动力照明系统优化设计

2.1 动力系统优化设计

2.1.1 负荷计算优化

负荷计算优化是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的关键环节。需精确统计各类设备数量、功率及使用特性,如照明灯具、通风设备等。采用科学计算方法,像需要系数法,结合车站运营时段及设备实际运行规律,准确算出不同工况下的负荷值。同时,考虑设备的同时系数和备用系数,避免负荷估算过大或过小。通过负荷计算优化,能合理选择变压器、电缆等设备规格,降低能耗,提高供电系统可靠性,保障车站动力照明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2.1.2 供电线路优化

地铁高架车站供电线路优化可从多方面着手。在电缆选型上,依据实际负载和环境条件,选用低损耗、耐高温且绝缘性能佳的电缆,降低线路损耗。优化线路布局,采用合理的路径规划,减少迂回曲折,降低线路电阻。同时,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线路运行状况,根据车站不同时段的用电需求,动态调整供电参数,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此外,设置备用线路,增强供电可靠性,当主线路故障时能迅速切换,保障车站动力照明系统稳定运行。

2.1.3 电能分配智能控制

基于车站各区域用电需求差异,构建“分区 - 分时 - 分级”的电能动态分配系统。例如,将通风设备划分为“站台公共区”“设备房”“站厅空调”等独立控制单元:早高峰(7:00-9:00)客流密集时,自动提升站台通风频率至每小时12 次,站厅空调负荷按设计值 100% 投入;平峰时段(10:00-17:00)客流减少,通风频率降至每小时 8 次,空调负荷下调至 70% ;深夜停运后(23:00- 次日 5:00),仅保留设备房基础通风(每小时 4 次),非必要设备自动断电。对电梯系统采用“客流感应启停”模式,通过站台摄像头识别客流密度,当候车人数 ⩾20 人时,自动激活全部3 部扶梯;人数 <5 人时,仅保留1 部运行,其余进入待机状态。

2.2 照明系统优化设计

地铁高架车站照明系统优化设计从多维度升级。在自然光利用方面,高架车站外墙可采用透光率 30%-50% 的 Low-E 中空玻璃,结合站台、站厅顶部的导光板设计,将自然光引入站内核心区域——例如站台候车区通过玻璃幕墙采光,可在白天(8:00-16:00)减少 60% 的基础照明灯具开启数量,既降低能耗又提升空间通透感。灯具选型上,优先采用高光效( gtrsim1201m/W )的 LED 灯具,配合防眩光格栅,在站厅等人员密集区控制眩光值 ⩽19 ,兼顾节能与视觉舒适度。照明控制进一步细化:站台区域按“高峰(客流密集时段)- 平峰(常规运营)-低谷(深夜停运前)”设置 3 级亮度模式(分别为 300lx 、 200lx 、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联动光传感器,当外界自然光使站内亮度达标时,自动关闭对应区域的辅助照明。此外,在通道转角、楼梯等关键位置,采用“常亮基础灯+ 感应增强灯”组合,人员经过时自动提升亮度至 1501x ,无人时维持 50lx 低功耗状态,实现精准节能。

3 动力照明系统施工技术

3.1 施工图纸审核

施工图纸审核在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建设中至关重要。首先要审核图纸完整性,检查动力、照明线路图、设备布置图等是否齐全。仔细核对各系统设计参数,如负荷计算是否准确,灯具、配电箱规格是否合理。审查不同专业图纸间的协调性,避免动力与结构、给排水等专业冲突。还要关注安全设计,如接地系统是否规范。通过严谨审核,及时发现并解决图纸问题,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动力照明系统质量和安全奠定基础。

3.2 电缆敷设技术

电缆敷设技术结合实用工具提升效率与质量。路径规划阶段,使用激光放线仪定位桥架安装基准线,确保多段桥架拼接的直线度误差 ⩽3mm/m ,比传统拉线法效率提升 40% 。敷设过程中,针对直径 ⩾100mm 的大截面电缆,采用电动卷扬机配合“电缆导向滑轮组”——滑轮组间距设置为 5m,通过电机匀速牵引(速度控制在 5m/min 内),避免人工拖拽导致的绝缘层磨损,同时减少 50% 的人力投入。对于桥架内电缆分层敷设,使用“可调节分隔支架”,根据电缆直径快速调整层间间距(最小间距≥电缆直径的 1.5 倍),支架自带绝缘卡扣,可直接固定电缆,省去传统绑扎步骤。穿越楼板时,采用“模块化防火封堵套件”(含防火隔板、膨胀密封胶),套装式安装比现场浇筑节省 30 分钟 / 处,且密封性能更稳定。此外,配备电缆弯曲半径检测仪,实时监测敷设过程中的弯曲角度,当接近允许最小值(如 10kV 电缆弯曲半径 ⩾12 倍直径)时自动报警,避免绝缘损伤。

3.3 配电箱安装技术

配电箱安装技术在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中至关重要。安装前需对配电箱外观及内部元件细致检查,确保无损坏。依据设计要求精准定位安装位置,保证水平度与垂直度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安装时采用合适固定方式,如膨胀螺栓等,确保稳固。接线严格按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进行,保证连接牢固、接触良好,不同相序导线颜色符合规范。完成后进行严格调试与检测,对绝缘电阻、接地电阻等测试,满足要求方可投入使用,保障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4 照明系统施工技术要点

3.4.1 灯具安装技术

灯具安装技术在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中至关重要。首先要依据设计要求精准定位灯具位置,确保安装高度、间距合理,满足照明均匀度需求。安装时,对于较重灯具需采用可靠的吊装固定方式,保证结构稳固,避免松动掉落。同时,做好灯具线路连接,确保接线正确、牢固,防止虚接引发安全隐患。此外,注意灯具的防水密封处理,因高架车站易受雨水影响,良好密封可延长灯具寿命,保障照明效果,为车站运营提供稳定、安全的照明环境。

3.4.2 布线施工技术

地铁高架车站布线施工技术需精准规划。首先要依据设计方案,合理安排电缆桥架走向,确保其牢固安装,为线缆敷设提供稳定支撑。线缆敷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强弱电分开原则,避免信号干扰。不同电压等级、用途的线缆要分类标识清晰,方便后续维护检修。同时,做好线缆的防火、防潮、防鼠等保护措施,如在穿越楼板、墙壁处设置防火封堵。施工时注意保护线缆外皮,防止破损,保证线路连接可靠,通过这些技术保障动力照明系统布线的安全与高效。

结论

本研究在地铁高架车站动力照明系统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优化设计上,通过合理布局配电箱、选用节能设备,降低了系统能耗。采用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照明分区、分时精准控制,提升使用便利性与节能效果。施工技术层面,总结出高效的管线敷设工艺,减少施工干扰与故障隐患。同时制定严格质量管控措施,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吴继珍 , 赵霖 . 地铁车站动力照明负荷谐波问题分析 [J]. 现代信息科技 ,2022,6(19):48-51.

[2] 赵 雪 源 . 地 铁 车 站 动 力 照 明 系 统 设 计 研 究 [J]. 光 源 与 照明 ,2022,(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