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升语文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者

庄媛媛

英德市英城街中学 广东英德 513000

引言:

古诗词可谓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中的瑰丽珍宝,包含着多样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处在初中语文教学里。古诗词教学占据着关键位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宣称,应引领学生诵读古诗文,探寻作品思想情感与审美内涵,撩动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心弦,开展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其情感体验意义非凡。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仍有诸多弊病,教学成效需进一步提升水平,本文预备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展开研讨,期望为教学实践奉上参考。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诗词意境

情境教学法属于有效的古诗词教学途径,它突出按照诗词内容创设契合的情境,引领学生于具体情境中体悟诗词意境,领略诗词情愫。教师可依靠多媒体技术,依靠图片、音乐、视频等营造诗词的意境之美,协助学生直观洞察诗词内容,教师还可以编排一些跟诗词挂钩的情境活动。诸如实施角色扮演、诗词朗诵,令学生借亲身体验去领会诗词韵味。在进行情境创设的阶段,教师得留心把握诗词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情感,争取情境设计贴合诗词本义,也要激励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增进情境教学效果。在好像身临其境般的沉浸体验中,学生可全维度体悟诗词之神,实现情感的契合与升华。

例如,在教学《关雎》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周朝时期男女成婚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古代婚姻习俗,感受诗歌的时代氛围,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优美舒缓的古筝音乐,渲染“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的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爱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男生读“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女生读“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诗中男女之情,朗读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吐字归音,表现恬静、喜悦的语气,在吟诵声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整堂课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多种情境创设,引领学生步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意境,在美好意境中感悟爱情的美好,体验热切期盼爱情的喜悦之情,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对诗歌内容有了更直观、深入的理解,情感体验也更加丰富、深刻。

二、精讲多练,引导学生品味诗词语言之美

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和画面美,欣赏诗词语言之美,需要在精讲的基础上反复吟诵、品味,教师要精讲诗词字词的字面意义、引申意义,析赏诗词语言的精妙之处,引导学生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内涵。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诗词,在吟诵中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吟诵要注意声情并茂,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节奏,表现诗词抒发的情感,在精讲多练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诗词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学生在诗词语言的反复吟诵、品味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诗词语言的精妙和丰富,领略诗词语言之美。

例如,在教学《蒹葭》这首诗时,教师首先要精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字面意思。让学生理解“蒹葭”指芦苇,“白露”指秋天的露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秋天芦苇丛生、白露凝霜的景象,感受诗歌营造的萧瑟秋意,教师还要品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伊人”的指代。让学生理解“伊人”是指思念的人,体会诗歌言简意赅、含蓄蕴藉的语言特点,讲解后,要组织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中感受“蒹葭萧萧,白露未晞”的萧瑟之感,体验思念之情,教师可以带读示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注意节奏停连,表现惆怅伤感的情感基调,吟诵后,教师引导学生仿写描写思念的诗句。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野鸿飞自可怜”,学生在仿写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精讲多练中,反复咀嚼、体味诗歌意象的丰富内涵,感悟词语运用的灵活多变,加深了对诗歌语言魅力的体认,也提升了自身的语言素养。

三、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诗词情感

古代诗词反映的情感虽源远流长,但也能引起当代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诗词蕴含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诗词抒发的情感。教师要创设与诗词情感相关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诗词情感,如在学习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词时。教师可以请学生谈一谈自己远离家乡的经历和感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观内心,将诗词情感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相对照,找到情感的共通点,如在学习抒发友情的诗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分享与朋友相处的快乐时光。在将诗词情感与现实情感相联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体验诗词情感的丰富内涵,实现情感的共鸣与移情,获得更加丰富、深刻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石壕吏》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请学生谈谈生活中令自己感到心酸和无奈的事情。学生谈到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自己虽然很累但也不敢不完成,否则会受到批评,教师顺势引出诗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学生对诗中描绘的官吏苛捐杂税、横征暴敛的情景就有了感性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体会百姓在官吏压榨下的苦难生活,学生纷纷表示,诗中描绘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让他们想起自己面对考试压力时的惶恐和无助,对诗中百姓的不平遭遇感同身受。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面对不公平的事情,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认为要勇敢面对,有的主张要据理力争。学生在讨论中对诗歌蕴含的不平、同情的情感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升华了自己的情感认识,生活与诗歌的联系,拉近了古诗词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获得了更加鲜活、深刻的情感体验。

结语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对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意义非凡,教师需着重去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亲临其境地体悟诗词意境。引导学生体悟诗词语言的华美之韵;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里领略诗词情感,只有不断挖掘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新模,才可切实增强古诗词教学质量,造就学生的审美雅趣。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增进。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韦冬余 .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与策略 [J]. 汉字文化,2025,(10):128-130.

[2] 林莉,张其云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2025,(06):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