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乔静静
阜南县玉泉小学 安徽阜南 236300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 此阶段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培养将会对日后学习及长远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 , 有效的数学阅读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 且可培养其思维表达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 促进其数学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发展 , 还可推动学生探究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是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现状
( 一) 对学生精确性要求较高
数学知识因其所具备的严谨性 , 从而决定了数学阅读必定须具备精确性 , 鉴于数学语言始终追求精准无误的表达效果 , 每一个数学术语以及符号皆拥有其特定的含义 , 而此含义又与日常语言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如“除”和“除以”这两者 , 虽仅一字之差 , 但所涉及的运算顺序却是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阅读数学文本的情境之下 , 就需要精准地去把握每一个字词以及符号所试图传达出来的信息 , 因为稍有偏差的话 , 就极有可能导致对于整个数学问题产生误解的情况发生。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的话 , 学生在对数学阅读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当中 , 需要针对文本里面所蕴含的精确信息去实施细致的编码操作、存储工作以及提取行动 , 而这样的情况对于小学生相对有限的注意力以及认知加工能力而言 ,无疑是构成了一种挑战。
(二)小学生的总体数学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 有些同学会大胆地思考和想象 , 而有些同学却是思想死板。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个性外向的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 , 这将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向的学生在面对困难的问题时 , 他们和教师的沟通只限于提问。其次 , 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特点 , 有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 能迅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阅读的本质,从而形成更好的数学抽象思维。然而,一些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很难进行跳跃式的思考, 从而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二、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加强逻辑思维分析教学, 增强学生思维能力
要加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的重要一步就在于需要调整以往的教学方法 ,将之前讲课堂解说和题目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逻辑思维分析为重点的教学 , 以此来促进对学生的能力培育以及相应的素质增强 , 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加成体系化的知识分析教学, 在逐步学习积淀中加强数学题目分析的能力,在题干中能够准确把握核心所在 , 从而加强知识教学与能力培育。开展逻辑思维分析教学可以首先从对数学语言的分析开始 , 通过对数学专业术语的积累以及学习 , 加强学生在阅读题干时的敏锐度 , 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定位以及对号入座的能力 , 当看到这个术语的时候就知道要考察什么知识 , 从而在脑海中也就有了解题的大体思路和框架 , 这样在接下来的解题过程中也更能够得心应手 , 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完成解题。
(二)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锤炼阅读技能
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是锤炼小学高段学生数学阅读技能的核心途径。教师可定期组织数学阅读分享会 , 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科普文章过程中的独特收获。比如 , 有学生阅读了《数学的奇幻旅程》这本充满趣味与知识的书籍 , 在分享会上 , 该学生详细讲述书中关于黄金分割比例在建筑领域的神奇应用。从古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建筑比例 , 到现代埃菲尔铁塔的设计美学 , 黄金分割比例无处不在。其他学生在倾听过程中 , 被这些奇妙的知识所吸引 , 纷纷踊跃提问 , 如“黄金分割比例在建筑设计中还有哪些具体的体现方式 ?”“为什么黄金分割比例会让建筑看起来如此和谐美观 ?”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 , 学生们的数学阅读视野得到极大拓宽。举办数学阅读竞赛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教师精心设置一系列紧扣教材知识点的阅读题目 , 例如给出一段复杂的数学问题描述 :“某工厂生产零件 , 第一天生产的零件数量占总数的 20%. , 第二天生产的零件数量比第一天多 25%, , 已知两天共生产零件 180 个 ,问零件总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阅读题目后迅速作答 , 并清晰阐释解题思路。竞赛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 他们在阅读题目时更加专注 , 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条件与数据之间的关系 , 在紧张的竞赛氛围中 , 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开展小组合作阅读活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布置诸如探究 "圆周长与直径关系 " 这类复杂的数学探究任务 ,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 共同阅读详细的实验步骤 , 从准备实验材料到具体的测量操作 , 再到对测量数据的仔细分析。在合作交流过程中 , 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 不仅提升了数学阅读能力 , 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与探究能力。
(三)阅读理解技巧的训练
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系统的阅读理解技巧训练 , 这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 有针对性地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的提取技巧 , 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 以及学习构建思维导图等方法。这些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数学文本 , 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数学文本理解能力。通过系统性的训练 , 学生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 更加熟练地应用这些技巧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这种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 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训练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素养,更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 , 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中更加游刃有余。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将为学生打开通向数学世界的大门 , 让他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 探索无限可能。
(四)加强独立阅读, 培养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这一群体来说 ,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识字量是比较有限的 , 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这一方面是比较缺乏的。在以往的数学读题当中 , 部分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依赖心理是比较强的 , 在独立阅读方面的能力比较差。所以 , 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时 , 教师应该不断地引导学生独立地阅读 , 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不断地实践。例如 , 在日常的练习中 , 教师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 , 在前一道题目中要求学生找到得数最大的算式打对号 , 而在后面的题目中则是划线 ,但是很多学生依旧会采取画对号的方式 , 在阅读题目要求的时候是非常马虎的。所以 , 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 ,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 ,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独立地对题目进行解读 , 让学生以独立的方式对题意进行理解。在读题过程中 , 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可以进行圈画, 再进行询问。
结束语:
综上所述 , 数学阅读也是数学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 是学生在学习和做题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所以 , 在数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 , 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程中重视课前预习、加强独立阅读、生成良好习惯、激发阅读兴趣等。使得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良好地培养 , 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远仪 .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J]. 女报 ,2024(17):0082-0084.
[2] 陈臣俤.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 2024.
[3] 蒋冬花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索 [J].教育信息化论坛 , 2023(22):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