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违约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胡阳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市 400054
1 引言
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以实体经济为本。债券市场是实体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因此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分散风险和筹集资金的作用是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正确认识信用债券违约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如何防范化解违约风险,是科学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
2 我国信用债券市场现状
2.1 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规模
债券市场作为市场运行的中间环节,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截止 2024 年债券市场的存量规模达到了 177.0万亿元,较 2022 年增长了 21.25 万亿元。发行品种也在金融债、企业短期融资债券、可转债、国际机构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上,增加了公司债、中期票据、定向工具、可交换债和项目收益票据。
2.2 我国信用债券违约现状
2018 年债券市场开始进入违约高峰期,全年 138 只债券违约,金额达到1239.9 亿元;到2019 年达到峰值,全年207 只债券违约,金额达到1661.87 亿元。2020年在违约数量上略有降低,违约债券规模达到峰值1884.62亿元。总体来看,历年违约债券规模有所回落,然而高评级企业以及中央国有企业等相对低风险的企业同样出现违约事件,这将对信用债环境造成更大冲击。随着我国信用债的规模不断扩大,债券违约的数量也在持续上升,违约主体也从民营企业延伸到了国企。根据目前的公开资料,大部分出现违约的公司都是等级较高的公司,这表明了信用等级在预测违约风险方面的功能已经失效。
3 信用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3.1 信用债券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研究
已有的关于信用债券违约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 : 企业自身财务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付冰晨(2017)在通过建模发现,我国债券市场的信用利差与风险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韩金石等人(2019)认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等财务指标对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具有显著的影响。吴育辉(2020)从公司经营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公司经营管理的绩效与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信用危机的作用。胡明远(2018)指出,国内外经济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随着我国宏观环境的恶化以及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风险可能进一步扩大,进而引发实质性债券违约。陈学彬等(2021)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差异对债券违约风险具有显著影响。孙立行等人(2021)在计量模型中引入宏观货币政策,研究结果表明,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企业的财务杠杆升高,进而增加债券的违约风险。
3.2 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国内违约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都是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违约风险防范。周梅(2013)认为,要想让国家在债市中发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就必须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刘再杰(2016)通过对当前证券市场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必须消除政府的隐性担保,树立和强化违约风险的防范意识,构建完善的违约后处置体系。俞宁子等(2016)以财务变动及行业走势为基础构建了债券违约风险的预警模型。蔡立新等(2018)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具体包括采集及处理所收集的数据、根据计算的结果与临界值相比较进行风险判断、生成风险预警报告、评价及反馈预警效果。范媛媛(2019)指出,构建风险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四个原则:实用性、系统性、重要性以及前瞻性。
4 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
4.1 优化信用债券违约风险评估体系
首先,我国应不断完善中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度量与违约预警机制。从债券交叉违约的角度考虑,应该将任何可能导致违约的因素纳入考虑。通过适当引入指标,可以更全面地描绘债券市场的整体情况,提高违约风险评估的效率。中国债券市场正在高速发展阶段,违约事件频繁发生。市场需要有序的刚性兑付机制,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违约风险评估体系。因此,建议政策制定部门积极推进信用债券违约风险度量体系的建设,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升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避免虚假评级或是滞后评级的现象,使债券市场参与机构更加信任中国的债券市场评价系统,更积极地参与市场。同时,适用于中国债券市场的信用债券违约风险度量模型能够定位发行主体本身的信用风险,为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障。
4.2 完善信用违约预警机制
建议政策制定部门在监管违约风险的不同情境中运用违约预警机制。根据预警机制设定的风险预警阈值,来判断预警级别,并相应提出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以确保一旦债券违约预警被触发,相关部门能够快速制定有效政策。此外,还应该实施差异化的信息披露政策,根据违约风险预警指标的高低,要求预警级别较高的企业增加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强度,明确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要时刻关注债券市场和融资环境,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及时调整发债比例、发债规模、防止出现期限错配。尽量避免高杠杆投资,在流动性收紧情况下“短债长投”,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容易造成流动性不足,引发违约事件。
结论
信用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但是相关违约风险预警机制并不完善,导致违约频发,高评级企业、国企等也出现违约,信用等级预警功能失效。要解决好信用债券违约风险评估体系和违约预警机制才能保障债券市场稳定,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梅 , 刘传哲 . 信用类债券的政府信用及违约承担机制研究 [J]. 经济问题 ,2013,(12):56-59.
[2] 刘再杰 , 李艳 . 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违约的特征、风险与应对措施 [J].新金融 ,2016,(10):49-53.
[3] 俞宁子, 刘斯峰, 欧阳炎力, 陈绿原. 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模型探究[J].中国市场 ,2016(39):18-29
[4] 付冰晨. 我国公司债信用风险及与信用利差关系研究[D],2017.
[5] 蔡立新 , 李嘉欢 . 大数据时代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与路径探究 [J].财会月刊 ,2018,(15):38-43.
[6] 胡明远 . 企业债券违约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 当代经济,2018,(19):39-41.
[7]范媛媛 . 隐性担保下的债券违约风险与财务预警机制研究 [D]. 广东财经大学 ,2019.
[8] 韩金石 , 孙悦 . 信用债违约风险评估研究 [J]. 新会计 ,2019,(08):12-17.
[9] 吴育辉, 翟玲玲,张润楠,魏志华.“投资人付费”vs“发行人付费”:谁的信用评级质量更高 ?[J. 金融研究 ,2020,(01):130-149
[10] 陈学彬 , 武靖,徐明东 . 基于 LSTM 和 MCM 的债券违约风险分析 [J].新金融,2021,(06):54-59
[11] 孙立行 , 吴雄剑 , 唐逸舟 . 货币政策、杠杆水平与债券违约 [J]. 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42(06):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