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研究
柴亚萍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第二小学 719000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与新课标的全面实行,语文学科也面临着教学创新与改革,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开展自主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助于其构建语文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结合现代小学生的群体特点,采取科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巧妙进行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到上课状态,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基于新课标下的教学导入,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导入进行巧妙设计,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可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1]。
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这篇文章中,纸是学生生活学习中最为常见的物品,但是对纸是如何发明制造的却一无所知。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可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纸是谁发明的?是如何制造的?是怎样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这一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好奇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而问题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向,促使学习更具针对性。
2、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小学生成长于信息时代下,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甚至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也习惯应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和信息。基于现代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同时,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还贴近学生的行为习惯,符合学生群体特点。
例如在学习《清明》这首古诗之前,教师可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这一古诗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中,能够将文字转变为具体的图像和动画,促使学生在观看中对诗文形成具象化的理解,有助于其更好的理解和背诵古诗。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微课视频也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教师也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新模式,发挥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组织开展情境探究
基于新课标下,各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为学科教学革新注入了生机,情境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具象化情境进行知识传授,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开展知识探究,而完成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基于学生兴趣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注重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并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探究。同时,教师要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
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中,为了深化学生对文本和人物的思想认知,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在班级中创设具体情境,或者邀请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示文章内容。在情境探究下,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打破了以往填鸭式和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学习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基于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采取科学措施激发学生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索新红. 探究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培养策略[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1(7):143-144.
[2] 谢华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 [C]// 第三届教育建设与教学改革论坛( 二) 论文集. 20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