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跨学段议论文写作的衔接路径
李杰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 137400
摘要:在初高中阶段,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议论文写作是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初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存在目标断层、内容脱节、方法割裂等问题,导致学生升入高中后难以适应议论文写作要求的跃升。本文就初高中语文跨学段议论文写作的衔接路径进行研究,从而切实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技能。
关键词:初高中语文;跨学段;议论文写作;衔接路径
引言
议论文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其逻辑思维、辩证分析及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初中生“能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则强调高中生需“写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的议论性文章”。两者在要求上呈现明显的递进关系,但实际教学中,由于初中阶段多侧重“观点+事例”的简单论证,高中阶段骤然要求“辩证分析与逻辑深化”,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出现“初中基础薄弱,高中进阶困难”的衔接断层。因此,探索科学的跨学段衔接路径,对提升议论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初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能力目标差异与衔接困境
1.1教学目标的断层
初高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本学段的目标,缺乏对彼此要求的深入了解,导致教学目标缺乏递进性和连续性。
1.2训练体系的割裂
初中训练多集中于片段式、仿写式练习,论证结构较为模式化(如“总-分-总”);高中则骤然要求完成完整的、复杂的议论文,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阶梯。
1.3评价标准的模糊
初中评价可能更注重语言规范和结构完整,而对思维质量的评价权重较低;高中评价标准虽高,但如何引导学生从初中水平逐步达标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1.4学生心理的落差
面对陡然增高的要求,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挫败感,影响写作兴趣和自信。
2初高中议论文写作衔接的核心路径构建
2.1内容体系重构
(1)教材内容的衔接整合。初中教材可增加“逻辑入门”专题,如在《怀疑与学问》课后增设“如何用‘追问原因’强化论证”的练习;高中教材则回溯初中篇目,如分析《谈骨气》时,引导学生思考“吴晗的论点是否存在局限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跨学段整合写作主题,如初中写“我的偶像”(侧重列举偶像事迹),高中可延伸为“偶像崇拜的理性思考”(分析偶像崇拜的利弊与边界),形成主题递进。(2)论证方法的梯度教学。初中阶段教授“例证法”“引证法”等基础方法,要求学生会用“具体事例”“名言警句”支撑观点;初高中衔接期引入“对比法”“因果法”,如通过“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的对比”突出观点,分析“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高中阶段则教学“喻证法”“归谬法”等复杂方法,如用“水的流动”比喻“思想的发展”,增强论证的形象性与说服力。
2.2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首先,议论文写作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推理,并通过充分的论据支撑观点,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同,就会导致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师议论文衔接教学的进度。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以强带弱,帮助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教学任务。对基础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议论文写作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教学。对基础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他们思维逻辑性、分析和明确论点的能力进行训练。比如以“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关系”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教师可以为基础差的学生提供论点选择,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论点进行阐述,在这个过程中考查他们的写作结构、论据和语言表达。教师对基础强的学生可以不做限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论点并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教师在进行分层指导,保证所有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保障教师初高中议论文衔接教学进度。
2.3以读促写,拓展课外阅读丰富内容
课内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课外阅读则能在此基础之上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眼界的同时收获更多论据和真实素材,为后续的创作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以读促写原则,围绕写作主题搜索与其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源,将其插入课件中。回到课堂上在恰当的时机呈现在学生眼前,鼓励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分析其中包含的论据,从而加深对文章论点的理解。在课外读物的辅助下,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踊跃参与到议论文写作中,将课内外素材加以整合,根据写作主题展开创作,对写作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课外读物时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确保筛选的阅读资源符合他们的基本学情,且与写作主题密切相关,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大力支持。以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作文角度有“以人为本,民本思想”和“物质与精神”。为了保证写作训练的顺利开展,教师为学生提供《论语》的其他章节,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孔子形象。首先,文章写出了孔子的远大理想与抱负,他要求弟子“各言其志”,虽然他并没有分享自己的志向,但是可以从他对弟子们的态度与评价中了解他的志向。例如,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景象,正是他所渴望与追求的。其次,文章还写出了孔子作为师长,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与诱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素材中提到的论据加以整合,不仅能使他们意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还能在无形中推动议论文写作的顺利开展。
2.4评价衔接路径:由粗到精,发挥导向功能
(1)制定梯度评价量表:设计涵盖初高中过渡阶段的议论文评价量表,将“思维深度”“论证严密性”“论据丰富性”等维度细化为不同水平层级的具体描述,让学生清晰看到自己的位置和努力方向。(2)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评价最终成文,更重视对提纲、思维导图、素材收集、修改稿等写作过程的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提供针对性指导。(3)实施多元主体评价: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互评过程也是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评价他人的作文,能更深刻地理解高中议论文的写作要求。
结语
初高中议论文写作的衔接,本质上是学生思维品质、知识体系、写作技艺和认知水平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它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科学规划、系统实施和耐心培育的渐进过程。本文所构建的“思维-知识-技法-评价”四位一体衔接路径,旨在将隐性的能力要求显性化,将陡峭的能力梯度阶梯化,为一线教学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有效的衔接,要求教师首先成为“衔接者”,放眼两个学段,通盘考量,通过精准的目标设定、丰富的资源支持、有效的策略指导和持续的激励评价,方能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过渡期”,实现从“写出一篇议论文”到“写好一篇有思想的议论文”的华丽转身,为其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杨西宁.以读促写,搞好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8):106-107.
[2]段孝彤,李东平.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研究[J].作家天地,2023(33):158-160.
[3]纪秋琴.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3(8):128-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