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政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路径探究

作者

李涛

江苏省泗洪中专专业学校 223900

摘要:随着新时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已成为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通过对高中政治课程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研究发现,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丰富课外活动等途径,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本文的研究为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并展望了未来政治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向。

关键词: 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实践路径;社会责任感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教育的目的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已不再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已成为教育的新目标。政治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的重要学科,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责任。核心素养的概念源于全球教育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在我国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中政治课程中,如何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内涵与重要性

高中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政治学科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不仅包括知识层面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具体来说,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政治认知能力,包括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政治现象的分析能力;二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对社会现象的辨析、对各种政治观点的批判与反思;三是社会责任感与参与意识,体现为学生对社会、国家以及世界事务的关注与责任心。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个体的政治素养提升,也直接影响他们未来作为公民的行为模式和社会参与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治观念、批判性思维、道德判断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性。

二、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与问题

尽管核心素养的概念已逐渐被教育界接受,并在部分地区和学校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来看,当前高中政治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仍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教学内容的传统性较强,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教师仍然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侧重理论的讲解和知识的灌输,学生缺乏对政治现象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考。其次,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互动与讨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低。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停留在表面,无法培养其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再者,政治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政治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这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进而影响了他们核心素养的提升。

此外,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制约因素。部分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与教学设计。教师未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这进一步影响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课堂互动、增强社会实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路径

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施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首先,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情感价值的渗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注重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和实际性,力求通过案例分析、热点问题的讨论等形式,增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兴趣和关注。例如,在讲解法律与道德、社会公德等内容时,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从实际案例出发,思考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通过课堂讨论、辩论赛、情境模拟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例如,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时,可以通过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各国的政治体制,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比较思维。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政治理论的理解,还能够在讨论中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再者,加强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政治教育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社会实践的融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模拟选举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街道社区等社会机构,了解政治与法律的实际运作,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感。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真正理解政治理论的社会意义。

四、教师素养与信息技术的作用

要实现高中政治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的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能够准确理解和传授政治学科的核心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践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应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课程等方式,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结论

总之,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政治思维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提升教师素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思维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晶.数字化转型下高中思政课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5,(24):96-97.

[2]郑琦.高中政治教学中家国情怀渗透的有效策略探究[N].市场信息报,2025-08-13(014).

[3]罗红远,彭均国.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廉洁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三角洲,2025,(2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