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设内化秘妙语言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作者

赵新红 谭玉澄

苏州高新区通安中心小学校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二者相互促进。语文教学需以语言实践为载体,为学生搭建表达、交流与写作平台。《少年闰土》作为小学语文经典教材,文本内涵丰富,是探究提升学生语用与思维发展能力的优质范本。本文以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为例,从“双重阅读”“推想预测”“对比思辨”“巧用留白”四方面,阐述促进学生语用与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语言实践;思维能力;课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需立足真实语言运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会观察、描述、探究与撰写,实现思维进阶。这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挖掘文本中语言运用与思维训练的结合点,创设秘妙语言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

一、“双重阅读”,碰撞思维火花

阅读是理解文本的核心手段,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多元阅读活动,既能助力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提升学习兴趣,更能引导其在自主探索中激活思维。

1. 问题导读,让个性化思维扎根

学生阅读时会产生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是思维活动的直接体现。在《少年闰土》教学中,可让学生阅读后将疑问记录在学习单上,课堂集中交流解决。从问题清单可见,高年级学生已能关注多维度内容:字词层面,询问“家景”“装弶”等词意,探究“项带银圈”中“带”的用法;语句层面,思考“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中破折号的作用;课文理解层面,提出“两处写看瓜刺猹是否重复”“闰土是怎样的孩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联系上下文猜测、借助图片或资料验证等方式解决,既贴合单元语文要素,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锻炼发现与思考能力,每一次问题解决都是思维的闪光。

2. 批注阅读,让个性化思维生长

批注阅读是读与写的融合,能实现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少年闰土》中,闰土讲述新鲜事的情节是教学重点。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拟制“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的小标题,这一过程既是思维概括训练,也是语言建构过程。接着抛出问题:“‘我’与闰土相处一个正月,为何作者只写这四件事?且均以闰土讲述、‘我’倾听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带着问题重读文本并批注。从汇报可知,学生能体会到“我”对闰土生活的羡慕,这些批注是思维的直观呈现,教师可借此把握学生想法,推动思维生长。

二、“推想预测”,焕发思维律动

新课标指出,思维能力体现在联想想象、分析比较等认知活动中,需依托具体语言实践培养。以推想预测为抓手,结合文本与生活经验构建思维,能帮助学生深化语言理解,激活思维过程。

1. 合理推想,消除思维障碍

思维隐藏在语言运用中,引导学生依据文本线索或生活经验合理推想并验证,可实现语言理解与思维发展的统一。如“装弶”一词,学生可结合“他是能装弶捉小鸟雀的”推想其为捉鸟工具,再联系“簸箕”类比,最后通过图片验证,逐步养成“有依据思考”的习惯。

2. 情节预测,让思维发散

《少年闰土》中,闰土朴实活泼、见多识广的形象,与“我”的孤陋寡闻形成对比,深深吸引学生。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预测“三十年后‘我’与闰土重逢的场景”:有学生认为闰土仍会保持灵动,与“我”重温回忆;也有学生设想两人再做儿时趣事。当教师出示《故乡》原文中三十年后闰土麻木的形象与“老爷”的称呼,学生既惊讶于变化,也更深刻记住童年闰土的美好。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自由讨论里发散思维,深化对人物的理解。

三、“对比思辨”,创造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的提升,需依托对文本的分析、比较等活动。聚焦文本关键段落,组织对比与辩论,能推动思维品质向更高层次发展。

1. 合作研读,让思维落实

学生常提出“两处写看瓜刺猹是否重复”的疑问,可组织小组对比两处描写的差异及作用:开篇描写是充满神秘感的画面,为全文奠定基调;中间描写以对话展开,凸显童真趣味。教师再点拨:正因“看瓜刺猹”让“我”印象深刻,三十年后想起闰土才会先浮现这幅画面。合作研读让学生充分交流,深化对表达技巧的理解,实现思维落实。

2. 思辨融合,让思维升华

《少年闰土》中“我”与闰土的生活形成对比:闰土的农村生活自由却可能面临温饱问题;“我”的城市生活无忧却困于“四角天空”。据此设计“向往哪种生活”的辩论,学生分组搜集论据展开辩论,不仅感受语言魅力,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也得到锻炼,同时实现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

四、“巧用留白”,跃动思维迁移

文学作品中的“留白”能激发文字生命力,教学中需关注文本空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维向表达的迁移,以读促写。

《少年闰土》中“海边拾贝”“潮汛看鱼”两处为“情节留白”,可作为读写结合切入点。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事件,以闰土的视角,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场景,运用细节描写补全内容——如“海边拾贝”可写沙滩质感、贝壳形态及闰土的动作心情。这一活动以读促写,让学生在“精读—思考—写作—交流”中,提升读写能力,实现思维跃迁。

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相互依存。《少年闰土》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双重阅读”“推想预测”“对比思辨”“巧用留白”等语言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激活思维,同时以思维提升推动语言能力发展,最终涵育语文核心素养。

(太湖科学城片区赵新红名师工作室供稿)

参考文献

[1]吴海勤.叶圣陶“语言思维并重”思想指导下的读写结合教学新探——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教学,2023,(21):61-62.

[2]王碧英.妙手灵心,塑造灵魂人物——看《少年闰土》的写作技巧[J].课外语文,2023,(09):8-10.

[3]唐春燕.探寻思维可视路径提升儿童语文素养——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J].七彩语文,2023,(04):79-81.

[4]周乐.四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少年闰土》教学建议[J].七彩语文,2022,(48):62-64.

[5]冯文正.聚焦整合难文浅教——以《少年闰土》教学为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