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传播对广场舞文化普及的影响及创新传播路径研究
安淋
东港市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 118300
摘要:本研究聚焦数字化传播与广场舞文化普及的内在关联,旨在系统分析数字化传播为广场舞文化普及带来的多维度影响,同时探寻当前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数字化技术快速渗透群众文化生活的背景下,广场舞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播模式正面临显著变革。
关键词:数字化传播;广场舞文化;文化普及;传播影响
引言
广场舞文化凭借其参与门槛低、互动性强的特点,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丰富居民日常休闲、促进邻里交流的重要形式,当前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的参与群体。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传统文化及群众文化的传播模式均受到深刻变革,传统的线下传播方式已难以满足广场舞文化进一步普及的需求。
一、数字化传播对广场舞文化普及的多维度影响
1.1 拓宽广场舞文化传播范围
在传统传播模式下,广场舞文化的传播多局限于特定社区或区域,传播范围较窄,且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参与者只能在固定时间参与线下活动。而数字化传播借助网络平台,能够将广场舞相关的视频、教程等内容快速传递至不同地区,无论用户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即可获取相关信息。
1.2 丰富广场舞文化传播形式
传统广场舞文化传播主要以线下教学、口口相传为主,传播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呈现也多局限于简单的动作示范。数字化传播则依托视频、音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为广场舞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例如,短视频平台上的广场舞教学视频,可通过镜头切换、慢动作演示等方式,更清晰地展示动作细节;直播平台则能实现实时教学与互动,让传播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升内容呈现的多样性。
1.3 增强广场舞文化传播互动性
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较少,多为单向的信息传递,受众难以表达自身需求与反馈。数字化传播则搭建了互动交流的桥梁,受众可通过评论、点赞、私信等方式,与传播者进行实时沟通,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传播者也能及时回应并调整传播内容与方式。此外,受众之间也可在平台上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心得,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促进传播者与受众的双向交流,提升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二、数字化传播下广场舞文化普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当前,大量个人与机构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广场舞相关内容,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审核标准与专业指导,内容质量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发布者自身专业水平不足,所制作的教学视频动作不标准、节奏把控不当,甚至存在错误动作;还有一些内容为追求流量,过度娱乐化,融入与广场舞文化无关的元素,偏离了广场舞文化的本质。
2.2 传播平台运营机制不完善
目前,传播广场舞文化的平台种类繁多,包括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专门的文化类平台等,但各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与资源整合。不同平台的内容体系相对独立,用户若想获取全面的广场舞资源,需在多个平台之间切换,操作繁琐。同时,部分平台的运营重点在于吸引流量,对广场舞文化资源的分类、筛选不够精准,优质资源难以被用户快速发现,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各平台的传播优势,影响广场舞文化的普及效率。
2.3 受众群体认知差异明显
广场舞的主要参与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这一群体中部分人对数字化技术的掌握程度较低,对智能手机、网络平台的操作不熟练,难以顺利获取数字化传播的广场舞内容。此外,一些中老年人仍习惯传统的线下传播模式,对数字化传播形式存在抵触心理,认为线上学习缺乏真实的互动氛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年轻群体对广场舞文化的认知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广场舞文化不够时尚,对相关数字化内容关注度较低,导致受众群体认知差异明显,部分群体对数字化传播形式接受度较低,制约了广场舞文化的全面普及。
三、广场舞文化数字化创新传播的具体路径
3.1 构建专业化内容生产体系
一方面,可联合专业的舞蹈教师、文化机构等,制定广场舞内容生产的行业标准,明确内容的专业要求与规范,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建立专业的内容创作团队,团队成员包括舞蹈编导、视频制作人员、文化研究者等,从内容策划、动作设计到视频拍摄、后期制作,进行全流程的专业把控。同时,加强对内容发布者的培训与审核,通过资质认证、定期考核等方式,提升发布者的专业水平,构建专业化内容生产体系,从源头提升广场舞文化传播质量。
3.2 优化多平台整合传播模式
首先,推动不同类型的传播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例如,短视频平台可与社交平台联动,将优质广场舞内容分享至社交平台,借助社交关系链扩大传播范围;专门的文化类平台可整合各平台的优质资源,打造一站式的广场舞文化资源库,方便用户获取信息。其次,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特性,调整传播内容与形式。针对年轻用户聚集的平台,可推出更具时尚感的广场舞内容;针对中老年用户聚集的平台,可简化操作流程,提供更便捷的学习入口,优化多平台整合传播模式,扩大广场舞文化传播覆盖面。
3.3 打造互动式传播体验场景
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广场舞学习场景,让用户仿佛置身于线下舞蹈课堂,提升学习的真实感与趣味性。例如,通过 VR 设备,用户可观看 360 度的广场舞教学视频,自由切换视角,更清晰地观察动作细节;借助 AR 技术,可将虚拟的舞蹈教练 “放置” 在现实环境中,实现实时跟随学习。同时,举办线上广场舞比赛、打卡活动等,鼓励用户参与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设置奖励机制,激发用户的参与热情。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化传播对广场舞文化普及的影响、面临的问题及创新路径,明确了数字化传播在推动广场舞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数字化传播虽为广场舞文化普及拓宽了范围、丰富了形式,但也存在内容质量、平台运营、受众接受度等方面的问题。而构建专业化内容生产体系、优化多平台整合传播模式、打造互动式传播体验场景等创新路径,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广场舞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兵.新时代背景下群众广场舞的社会功能与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文艺,2025,(11):4-6.
[2]李素军,杨雪娜,罗槟,等.广场舞作为数字化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及应用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2,41(04):123-125+132.
[3]许馨桐.多重空间广场舞活动功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