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发展路径研究
张卫东 朱桢进 蒋俊 曾志豪 封睿 陶茜
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川省 自贡市 643000
基金项目:2024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乡村振兴建设网络交易平台”(项目编号:CX2024126)
摘要:乡村振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数字化时代,网络交易平台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可能。本文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网络交易平台可整合农村资源、畅通供需渠道、创新商业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未来网络交易平台需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平台功能、打造品牌影响力、构建配套体系,与各利益相关方协同合作,有力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网络交易平台;数字赋能;供给侧改革;产业升级
引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字技术广泛渗透到“三农”领域,新型网络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了连接供需、塑造生态的功能,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网络交易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依托网络交易平台,农产品进城更便利,工业品下乡更高效,有效盘活了乡村资源,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入了强劲动力。研究网络交易平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发展路径,对于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的作用
(一)整合农村资源,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分散的地理区位和不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导致农村资源要素难以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网络交易平台通过线上集中展示、交易撮合、物流配送等功能,盘活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通过引入电商、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网络平台促进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紧密衔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加速构建,乡村产业实现提质增效。
(二)畅通供需渠道,助力农产品进城
农产品“卖难”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网络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社交营销、会员经济等创新方式,打通了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依托数字化渠道,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的市场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收益不断提高[1]。与此同时,网络交易平台为工业品下乡提供了快捷渠道,缩短了农资、生活品等到达乡村的时间,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助推城乡消费升级,强劲拉动内需增长。
(三)创新商业模式,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网络交易平台为乡村地区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形态。农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从事产品营销、农事服务、乡村旅游等工作,实现灵活多样的创业就业。通过在线培训、创业孵化、金融支持等服务,平台为返乡下乡人员提供了一揽子创业支持计划,有效带动了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在新型业态的带动下,农村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乡村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发展路径
(一)坚持科技赋能,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网络交易平台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发展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时加强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升级,打造覆盖乡村的现代流通网络。积极采用5G、卫星遥感、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农业生产系统,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监测、可视化管理、数字化决策。通过科技赋能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步伐,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二)完善平台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网络交易平台需进一步完善供应链管理、营销推广、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功能,提供产供销一条龙、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在供给侧,平台应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紧密合作,为其提供订单农业、直供直销、定制生产等个性化服务。在供应链方面,平台要加强产地集配、冷链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数字化管理,打造安全、高效、可追溯的农产品供应链。针对消费者,平台要完善搜索推荐、用户评价、售后维权等功能,并创新发展社交电商、直播带货、会员制等新型交互营销模式,精准对接城乡居民个性化需求[2]。此外,平台还需增设农资销售、农机共享、培训教育等功能板块,为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通过打造功能完善、体验优质的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畅通需要。
(三)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网络交易平台要树立“品牌强农”理念,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鼓励地区打造公用品牌、企业打造企业品牌和产品打造单品品牌,扩大“三品一标”覆盖面。积极发掘乡土特色资源,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和原产地证明商标,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和畅销单品。同时,平台要联合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分类分级标准体系,实现产品标准化、品质化、品牌化,提高农产品品牌含金量。围绕品牌做文章,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彰显独特的产品文化和价值主张。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需求变化,以品牌为抓手,实现产品、渠道、营销的精准对接,以名优特新农产品供给提升带动农业提质增效。
(四)整合利益相关方,构建产业互联共同体
网络交易平台要发挥枢纽作用,整合农户、合作社、涉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各利益相关方,构建产业互联共同体。平台要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积极承接公共服务职能,搭建涉农惠农政策兑现、农业补贴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网上服务平台。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战略合作,引导其入驻平台,带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农户+合作社+平台”“农户+企业+平台”等产业组织新模式,提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联合保险、银行等机构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信贷”等金融支农模式创新,破解农户融资难题。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智库,集聚高端智力资源,为乡村产业创新赋能。
(五)完善配套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网络交易平台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发力,完善配套支持体系。一是出台专门政策,在用地、用电、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激发平台发展活力。二是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向农村延伸覆盖,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为平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3]。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交易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营造规范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四是强化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运用电商平台从事生产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五是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网络交易平台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未来网络交易平台要坚持创新驱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创新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新发展阶段,网络交易平台必将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方面贡献更大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大动能。
参考文献:
[1]王彦斌,秦庆. 乡村振兴背景下山区经纪交易的多重网络嵌入探赜——基于W镇的个案 [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2 (06): 69-79.
[2]马瑞丰. 乡土何以再造[D]. 兰州大学, 2023.
[3]牟宇. 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 [J]. 农产品市场, 2020, (01):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