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李慧媛
长春市第一六四中学
摘要:在当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构建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导向。就初中音乐教学而言,本研究的目标是构建一个依托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不光涵盖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着重于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进程中的情感态度、审美体验和创造性思维。比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像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能够更全方位地体现学生在音乐学习里的进步与成就。研究表明,当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被激励开展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表现训练时,他们的音乐理解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音乐;教学评价
一、 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1) 融入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表现训练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中,融入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表现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还能促进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和个性表达。例如,通过引入即兴创作的环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旋律或节奏。研究表明,即兴创作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选取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或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背后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例如,分析贝多芬如何在《命运交响曲》中通过创新的和声和节奏设计来表达命运的挑战与抗争。通过这样的案例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含义,还能学会如何将创造性思维应用于自己的音乐创作中。
(2) 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策略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更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在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机制,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和提供建议。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同伴评价平台,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然后对同伴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这种互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从而促进创作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 传统评价体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时,我们不得不审视传统评价体系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传统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表现,而忽视了音乐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例如,一项针对10所不同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60%的教师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笔试和口试来评价学生,而这些测试往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如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理解力。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仅仅满足于完成标准化的测试题目。
(2) 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首先,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水平,忽视了音乐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其次,评价体系缺乏多元化和个性化,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音乐学习的多样性。在评价方法上,过于单一的量化评价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例如,有研究指出,音乐课堂上应用的标准化测试往往无法准确衡量学生在音乐欣赏、即兴创作等方面的能力,这导致了评价结果的片面性。
三、评价方法与实施策略
(1) 评价方法与实施策略的概述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评价方法与实施策略的概述显得尤为关键。首先,评价方法需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向多元化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学生的艺术表现、创造力、合作能力以及音乐理解力等多维度的评价。例如,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日常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就。在实施策略上,教师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多元化评价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而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创造力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因此,引入多元化评价方法,如形成性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以及项目式评价等,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核心素养。
例如,形成性评价通过持续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进步情况,从而为教师提供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同伴评价则鼓励学生相互观察、讨论和评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同伴的优点,还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公正的评价能力。自我评价则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增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在特定音乐项目中的表现,来评估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音乐剧的制作,从剧本创作、音乐选择到舞台表演,整个过程都由学生主导。通过这一项目,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创造性思维、艺术表现和审美判断等方面的表现,并据此进行评价。
结语: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而忽视了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情感和文化认同等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评价策略,如融入创造性思维的艺术表现训练和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策略,旨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过程性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来全面衡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就。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使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初中音乐课堂中舞蹈元素的融入策略. 翟纯瑶.天津教育,2025(21)
[2] 初中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吟唱教学的研究. 孙阳.启迪与智慧(上),2024(01)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乐舞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 邵娜.艺术大观,20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