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唐传熙 胡恒 刘哲毓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作为融合机械、电子、控制及信息技术的核心手段,在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内涵与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明确二者结合的必要性;接着分析该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方向,包括生产流程优化、设备协同控制及质量监测等领域;最后指出当前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进一步推广与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生产流程优化;设备协同
引言
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打破了传统机械工程与电子技术的界限,通过对机械结构、电子元件、控制系统及软件算法的整合,形成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综合系统,恰好契合智能制造对设备与流程的智能化要求。当前,制造业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生产效率瓶颈及市场需求多变等挑战,而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能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设备协同性及增强生产灵活性,为解决这些挑战提供有效路径。
一、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构成与技术基础
(一)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构成
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构成涵盖机械结构模块、电子控制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及通信交互模块四个部分。机械结构模块作为系统的物理基础,需满足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设计要求,以适应智能制造中复杂的生产操作需求;电子控制模块负责接收与处理信号,通过微处理器、传感器及执行器实现对机械动作的精准控制;信息处理模块借助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为系统决策提供依据。
(二)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关键支撑技术
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多项关键支撑技术,其中传感器技术为系统提供感知能力,通过各类温度、压力、位置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环境与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确保系统对外部变化的及时响应;嵌入式技术将软件与硬件深度融合,实现控制算法的高效运行,提升系统的实时性与可靠性;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 PID 控制、模糊控制等算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调节,减少人工干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则为数据处理与分析提供支持,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挖掘,优化生产参数,预测设备故障,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三)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与智能制造的适配性
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与智能制造在目标与需求上具有高度适配性。智能制造强调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与柔性化,而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多技术融合,能够实现设备的自主决策与灵活调整,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同时,该技术具备的数据实时采集与处理能力,能够支撑智能制造中的生产过程透明化管理,帮助企业实时掌握生产进度与质量状况。
二、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具体应用
(一)生产流程的智能化优化
在智能制造的生产流程中,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对生产环节的整合与优化,实现流程的智能化升级。该技术能够将原材料加工、零部件装配、成品检测等多个环节的设备与控制系统集成一体,形成连贯的生产链路,减少环节间的等待时间与物料浪费;同时,借助信息处理模块对生产数据的实时分析,系统可动态调整生产参数,如加工速度、装配顺序等,以适应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需求,提升生产流程的柔性。
(二)设备协同与集群控制
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设备协同与集群控制方面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智能制造中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在智能制造车间中,多台生产设备需协同完成复杂的生产任务,该技术通过通信交互模块实现设备间的实时数据共享,确保各设备按照统一的生产节奏运行,避免因设备间动作不协调导致的生产延误;同时,集群控制功能可实现对多台同类设备的集中管理,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度生产任务,平衡各设备的工作负荷,减少设备闲置时间。
(三)产品质量的智能化监测与管控
在产品质量管控环节,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通过整合检测设备与控制模块,实现质量的智能化监测与管控。该技术利用高精度传感器与图像识别技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尺寸、外观、性能等指标进行实时检测,相较于传统人工检测,不仅提升了检测精度,还减少了检测时间;同时,信息处理模块可对检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若发现产品质量异常,系统可立即向控制模块发送信号,调整生产参数或暂停生产,防止不合格产品的批量产生。
三、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已取得一定应用成效,但仍存在三方面主要问题。一是技术集成度不足,部分企业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机械、电子、信息等技术的融合不够深入,导致系统各模块间存在数据壁垒,影响整体运行效率;二是标准化缺失,目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标准,不同厂商的设备与系统在接口、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差异,增加了系统整合的难度与成本;三是专业人才匮乏,该技术涉及多学科知识,需要具备机械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而当前行业内此类人才数量不足,制约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二)推动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需采取针对性对策以推动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在提升技术集成度方面,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突破多技术融合的关键瓶颈,实现系统各模块的深度整合;在完善标准化体系方面,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明确设备接口、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规范,促进不同厂商产品的兼容与协同;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培养具备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培训,提升现有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为技术应用提供人才支撑。
(三)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展望
未来,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与决策能力,能够根据生产环境与需求的变化自动优化运行策略;二是轻量化与模块化发展,通过采用新型材料与模块化设计,系统将更加轻便灵活,便于安装、维护与升级,适应智能制造中柔性生产的需求;三是绿色化方向发展,在技术研发与应用过程中,将更加注重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系统能耗设计、采用环保材料等方式,降低智能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作为连接传统制造业与智能制造的关键纽带,其在生产流程优化、设备协同控制、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机械电子系统集成技术将在智能化、轻量化、绿色化方向持续突破,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智. 微谐振式传感器闭环自激与检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D]. 中国计量大学, 2022.
[2]袁锡明. 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考证教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2011. 192.
[3]郭剑峰. 缪旻 微系统让信息集成不再困难[J]. 科技潮, 2021, (0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