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疗机构开展新媒体健康传播的问题研究
张谦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福建省 厦门市 361021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健康传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篇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基于国内2023年至2024年福建省医疗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快手、B站、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的现状,进行梳理,思考福建省医疗机构开展新媒体与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健康传播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福建省医疗机构必须充分认识和利用新媒体在健康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以提升健康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 健康传播 福建 医疗机构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它们不仅能够广泛覆盖和快速传播信息,还能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形式和个性化服务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人。这种庞大的用户基数使得新媒体平台能够迅速传播信息,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受众。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实时反馈机制也为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性。Rogers[1]提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能够广泛接受的通俗健康知识,并通过改变大众对于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健康传播在现代公共卫生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福建省医疗机构也应充分认识和利用健康传播的作用,制定科学、系统的传播策略。
本篇论文旨在全面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传播的现状,包括福建省医疗机构开展新媒体与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开展新媒体健康传播的策略。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和解决办法,提升健康传播的效果和公众的健康素养。
1.福建省医疗机构开展新媒体健康传播目前存在的问题
2022年5月18日至-5月30日,对福建所有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健康传播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微信视频号等4个新媒体平台的活跃度、内容类型、传播影响力等方面。通过搜索各医疗机构的各个新媒体平台账号,对所有账号在2023年5月18日—2024年5月30日期间发布的数据进行收集,抓取各医疗机构新媒体账号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数据。此外,还将收集用户互动数据,如点赞数、评论数、分享数等。发现福建省医疗机构开展新媒体福建省医疗机构在开展新媒体健康传播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传播渠道和受众定位不明确、以及传播效果评估机制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健康信息的有效传递,也制约了医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1.1 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1.1.1内容专业性不足
福建省医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健康信息,常常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一些医疗机构在发布健康知识时,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指导,导致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这不仅可能误导受众,甚至可能引发健康风险[2]。2024年4月15日,福州某市立医院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题为《糖尿病患者必看的饮食攻略》的关于糖尿病饮食指导的文章,旨在帮助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血糖水平。文章列出了多种食物,并按食物类别给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糖分的食物。但文章中的建议大多是通用的,没有详细的科学依据支持。例如,“多吃蔬菜水果”这样的建议虽然基本正确,但并没有具体说明哪些蔬菜和水果对糖尿病患者更有利,也没有解释其背后的营养原理。
1.1.2内容同质化严重
在新媒体平台上,不少医疗机构发布的内容往往雷同,缺乏创新和独特性。健康知识、疾病预防、饮食养生等方面的信息高度重复,难以吸引受众的关注。医疗机构需要在内容制作上注入更多创意,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健康信息,以提高信息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3]。
1.1.3互动性不足
许多医疗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单向的信息传递模式,使得受众无法及时反馈问题或获得解答,降低了健康传播的效果。互动性的不足也使得医疗机构无法准确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影响内容的精准性和针对性。2024年3月20日,福建省某大型综合医院在其官方抖音账号上发布了一段关于“高血压防治”的短视频。视频内容包括医生讲解高血压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高血压等。视频获得了一定的观看量和点赞数。视频发布后,评论区有许多观众提出了具体的问题,如“每天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高血压患者可以吃哪些食物?”等,但医院的账号没有进行任何回复。这导致观众的问题未能得到解答,影响了用户体验。整个信息发布过程主要是单向传播,医院只是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而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与观众进行双向交流。这种方式削弱了信息传播的效果和用户参与度。
1.2传播渠道和受众定位不明确
1.2.1传播渠道选择单一
福建省医疗机构在进行新媒体健康传播时,常常依赖于少数几个平台,忽视了其他潜在的传播渠道。比如,部分医疗机构主要依靠微信公众号进行传播,而忽视了微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其他新兴平台的潜力[4]。这种传播渠道的单一化,限制了健康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
1.2.2受众定位模糊
在新媒体传播中,受众的定位和细分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媒介是健康传播的关键[3]。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指出,媒介选择应考虑目标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例如,针对年轻人,可以选择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抖音等;针对老年人,可以选择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然而,许多医疗机构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他们往往无法明确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需求等具体特征,导致内容难以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影响了信息的有效性。
1.2.3传播策略缺乏系统性
医疗机构在新媒体传播中,往往缺乏系统的传播策略和规划。许多机构的传播行为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信息发布不定期、不规范,使得受众难以形成稳定的关注和习惯。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系统的传播策略,包括内容规划、发布时间、互动方式等,以提升信息传播的系统性和持续性。
1.3. 传播效果评估机制不足
1.3.1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
福建省医疗机构在新媒体健康传播效果的评估方面,普遍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目前,多数机构仅通过阅读量、点赞数、评论数等简单指标来衡量传播效果,而忽视了更为深入的分析。
1.3.2数据分析能力欠缺
医疗机构在新媒体传播效果评估中,数据分析能力的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许多机构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和工具,无法对传播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导致传播效果评估流于表面。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医疗机构更准确地了解传播效果,优化传播策略,提高健康信息的传播效率。
1.3.3反馈机制不完善
在传播效果评估中,反馈机制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医疗机构往往没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渠道,受众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及时反馈到机构内部,从而影响了传播策略的改进和优化。
综上所述,福建省医疗机构在新媒体健康传播中,面临着内容质量、传播渠道和受众定位、以及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健康信息的有效传播,也影响了医疗机构的公众形象和信任度。
参考文献
[1] ROGERS E M. 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today[J]. Am Behav Sci, 1994, 38(2):208-214.
[2] 张璟.新媒体时代公立医院健康传播把关人机制探讨[J].南方传媒研究,2024,(02):105-108.
[3]杨依竞.健康知识对新媒体受众的认知与行为影响研究[J].今传媒,2024,32(04):21-24.
[4]刘培培.微信公众号的内容编辑策略探析——以“丁香妈妈”微信公众号为例[J].出版广角,2020(14):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