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下初中数学融合教学研究

作者

虞宏达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 浙江宁波 315000

摘要:项目式学习的核心是“用真实问题驱动”,能打破初中数学“学科孤立、重理论轻应用”的局限,初中数学融合教学就是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其他学科及核心素养目标联系起来,项目式学习正好为这种融合提供了高效载体。基于这一点,本文先分析了项目式学习下初中数学融合教学的优势,再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提出三个实践策略,分别是“以生活项目融合数学与现实应用”“以跨学科项目融合数学与其他学科”“以分层项目融合数学与素养差异”,希望能帮学生在项目探究中灵活用数学知识,全面提升综合能力。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数学;融合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初中数学里有方程、几何、函数、统计等多种知识,传统教学常把这些内容拆开来讲,而且大多是“讲概念+做习题”,这样一来学生很难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没法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问题中。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的推进,要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素养,就需要通过融合式教学搭建“知识—应用—素养”的转化桥梁,而项目式学习能让学生围绕真实项目做探究、设计、解决问题等活动,它能自然把数学和生活、其他学科的关联点串起来,让融合教学不是“表面上的叠加”,而是“本质上的连接”。但现在部分初中数学融合教学存在“项目和知识脱节”“跨学科只走形式”等问题,没能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的价值,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项目式学习下的融合教学策略,帮学生学好数学。

一、项目式学习下初中数学融合教学的优势

(一)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状态,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应付考试”,没什么内在兴趣,而项目式学习下的融合教学用真实、有趣的项目做载体,把数学知识变成解决项目问题的“工具”,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会主动查数学知识、请教问题、和小组合作,这种“为解决问题而学习”的模式能激发内在学习动力,让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明显提升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深化知识关联性

初中数学知识看起来分散,其实有紧密的逻辑联系,但传统教学的拆分讲解容易让学生形成“碎片化认知”,而项目式学习下的融合教学围绕项目任务整合多个模块的数学知识,像是“校园活动场地规划”项目就需要同时用到“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程预算成本”“统计分析场地使用率”等知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主动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避免“学一个忘一个”的问题【1】。

(三)培育综合素养

培养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不能只停留在记知识、练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项目式学习下的融合教学在解决项目问题时,不仅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还需要融入沟通协作、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像是在项目小组里学生要分工合作、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项目里的突发问题要灵活调整方案,这种融合式教学能让数学知识学习和素养培养一起推进,帮学生从“掌握知识”提升到“具备素养”,符合初中数学课程的育人目标。

二、项目式学习下初中数学融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设计生活类项目,融合数学知识与现实应用场景

生活类项目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能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用在生活”,教师在设计这类项目时要紧扣初中数学教材的重点知识,选“贴近学生生活、能操作、有探究空间”的主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知识”和“现实应用”的深度融合【2】。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家庭月度水电费优化”项目,先明确任务,让学生收集自家近3个月的水电费单据,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用电量、用水量和费用的关系”,还要提出“节约水电费的方案”。教学中可以先带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再指导他们整理单据里的数据,建立“费用=单价×用量”的方程模型,接着用方程算一算“每月少用5度电,能省多少电费”“每月少用2吨水,一年能省多少水费”,最后结合计算结果,小组讨论后写“家庭水电费优化建议”,这个项目把方程知识和生活消费场景融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巩固了知识,还培养了家庭责任意识。

(二)开发跨学科项目,融合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

跨学科项目能打破“学科界限”,把数学和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知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用多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开发时要找到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结合点”,比如数学和科学的“数据测量”、数学和美术的“几何构图”,再结合教材知识设计项目,让跨学科融合自然又有教学价值,避免“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以“特殊三角形”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设计“传统文化中的几何之美——剪纸中的等腰三角形”跨学科项目,融合数学与美术、语文:任务是“探究剪纸作品里的等腰三角形性质,创作含等腰三角形的剪纸,再配一段文字说明它的几何特点和文化寓意”。教学中先带学生回顾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三线合一”等性质,再展示传统剪纸作品比如窗花、喜字,让学生找出里面的等腰三角形,分析“剪纸的对称美和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关系”,接着学生分组创作剪纸,要求作品里至少有2个等腰三角形,最后结合数学知识写文字说明,比如“我的剪纸里,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根据性质能推出它也是等边三角形,象征团圆美满”,这个项目融合了数学几何知识、美术创作和语文表达,学生在跨学科探究中加深了对特殊三角形的理解。

(三)实施分层式项目,融合数学知识与学生素养差异

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探究能力有明显差异,统一难度的项目容易让“基础弱的学生跟不上,基础好的学生没挑战”,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基础层、进阶层、挑战层”三类任务,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达到的范围内”完成项目,实现“数学知识”和“素养差异”的适配融合【3】。以“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校园喷泉设计”分层项目,其中的基础层任务是“已知喷泉水流轨迹是二次函数y=-x²+4x,算水流的最大高度和落地点距离”,只要求用二次函数顶点公式和求根公式,帮基础弱的学生巩固核心知识,进阶层任务是“要让喷泉最大高度增加1米,需把函数调成y=-x²+4x+c,求c的值,再算调整后落地点距离的变化”,引导中等水平学生探究“参数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挑战层任务是“结合校园喷泉实际位置比如在教学楼前,距离墙面5米,设计二次函数水流轨迹,要求水流不碰墙面、最大高度不低于3米,写出函数表达式并说明设计理由”,让基础好的学生用二次函数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这样一来,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任务时提升数学应用能力,避免“一刀切”的教学问题。

三、结语

总的来说,项目式学习能激活学生主动性、深化知识关联性、培育综合素养,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延伸到生活、跨学科和学生差异中,所以,在实践中教师要紧扣初中数学教材,以“生活类、跨学科、分层式”项目为抓手,让融合教学更有时代性和趣味性,帮初中数学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和“育人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何晓燕. 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函数”的教学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2,(08):35-37.

[2]梁宙荣. 项目式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函数”教学为例[J].理科爱好者,2022,(03):74-76.

[3]许清泉.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数学项目式学习策略[J].华夏教师,2022,(1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