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导向的语言实践能力培养

作者

赵娟 李志强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130401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导向,而语言实践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构成要素,其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成效。本文以小学英语具体教学知识点为切口,避开传统的单元和教材整体视角,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四个具体维度,分析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探究核心素养导向下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策略,旨在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参考,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语言实践能力;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教学价值愈发凸显。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应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实践能力是语言能力的核心体现,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然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习惯以教材单元为整体开展教学,对具体知识点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以小学英语具体教学知识点为研究对象,围绕核心素养导向,探索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二、小学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意义

(一)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实践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内容上,许多教师过度依赖教材单元,对具体知识点如语音中的连读、词汇中的一词多义、语法中的一般过去时、语篇中的故事逻辑等缺乏系统且深入的挖掘,使得教学内容较为笼统,无法满足学生语言实践的具体需求。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仍以讲授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其语言运用能力薄弱。

(二)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小学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学生发展角度来看,良好的语言实践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学习,提升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其未来的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思维品质、培养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促进自身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从教学改革角度来看,以具体知识点为切口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能够推动小学英语教学从传统的单元化教学向精细化、个性化教学转变,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语言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聚焦语音知识点,开展情境化语音实践活动

语音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准确的语音发音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对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聚焦语音中的具体知识点,如连读、失去爆破、语调等,开展情境化的语音实践活动。例如,在教授 “连读” 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 “餐厅点餐” 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运用包含连读现象的英语句子进行对话,如 “Can I have a cup of coffee?”“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等。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连读的发音规则,让学生在真实的交流情境中练习连读,提高其语音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 “语音模仿秀” 活动,让学生模仿英语电影或动画中的角色语音语调,录制语音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点评。

(二)立足词汇知识点,设计生活化词汇运用任务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学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直接影响其语言实践效果。教师应立足词汇中的具体知识点,如一词多义、同义词辨析、词汇搭配等,设计生活化的词汇运用任务。以 “一词多义” 知识点为例,在教授 “run” 这一单词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 “校园生活场景任务卡”,让学生根据任务卡上的场景,运用 “run” 的不同含义进行句子创作和交流。例如,任务卡上的场景可以是 “操场跑步”“走廊奔跑(提醒注意安全)”“机器运转”“经营小店” 等,学生需要根据不同场景,分别用 “run” 的 “跑步”“快速移动”“运转”“经营” 等含义造句,并与同伴分享和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 “词汇思维导图”,围绕一个核心词汇,梳理其不同含义、同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搭配,并运用这些词汇进行短文写作。

(三)围绕语法知识点,实施探究式语法实践训练

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则体系,掌握正确的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准确语言实践的前提。教师应围绕语法中的具体知识点,如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定语从句等,实施探究式的语法实践训练。以 “一般过去时” 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组包含一般过去时的生活场景图片,如 “昨天去公园玩”“上周看电影” 等,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时间状语和动词形式,自主探究一般过去时的构成和用法。然后,教师可以布置 “我的周末故事” 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己周末的经历,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学生分享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点评,找出作文中一般过去时运用正确和错误的地方,共同探讨和纠正。

(四)依托语篇知识点,开展合作式语篇创作活动

语篇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和创作能力是其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应依托语篇中的具体知识点,如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等,开展合作式的语篇创作活动。例如,在教授 “故事类语篇” 的结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如 “One day, Lily found a magic key in her garden.”,让小组成员合作,共同构思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完成整个故事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构思情节,有的负责语言表达,有的负责修改完善。完成创作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故事,并分享创作思路。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重点关注学生对语篇结构知识点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结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以具体知识点为切口,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实践能力,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更多更有效的培养策略,为小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参考文献

[1]杨琳娜. “全语言”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以绘本The Fisherman and His Wife为例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5, (15): 35-37.

[2]邢佳春.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师评价语言的实践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3, (03): 26-29.

[3]崔静梅.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21, 44 (12):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