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跟进支持的路径优化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李慧

滦平县张百湾镇中心校 河北省承德市 068253

摘要:国培计划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其价值不仅在于培训中的知识传递,更依赖培训后持续有效的跟进支持。本文以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的实践体验与需求为核心视角,通过深度访谈、教学日志分析与实地观察,梳理国培教师回归教学场景后面临的跟进支持断层、资源适配不足、专业互助缺失等问题,从需求响应、指导供给、协同保障维度,构建“需求精准对接—动态指导赋能—实践反馈闭环”的跟进支持优化路径,并结合实践案例验证路径适用性。研究表明,贴合国培教师教学场景的跟进支持,能有效助力其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国培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国培教师;跟进支持;路径优化

引言

每次参与国培,我和身边的农村幼儿教师都会带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活动案例回到园所,盼着尽快应用到教学中。可实际教学中,很多国培所学却“水土不服”:想组织自主游戏受限于园所空间,想设计家园共育活动难契合农村家长认知,遇幼儿行为引导难题找不到适配方案[1]。这种“培训时期待、实践中困惑”的经历,身边不少国培同事都有体会。

当前学界对国培的研究多聚焦培训内容设计、模式创新等前端环节,鲜少从国培教师视角关注培训后困境。现有跟进支持多为统一推送通用资源或阶段性线上答疑,既未考虑差异化需求,也缺乏持续针对性指导。作为国培成果的直接践行者,我们亟需贴合农村教学实际、适配专业短板的跟进体系。基于此,本文从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视角,探索国培后跟进支持优化路径,为同行解决困惑提供帮助。

一、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视角下跟进支持的现存问题

与多位不同县区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深入交流,并梳理自身国培后教学经历,我发现当前跟进支持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培训所学向实践转化。

(一)跟进支持与教学实践需求脱节

国培结束后,我们常会收到培训机构或教育局推送的教学视频、教案模板等资源,但多为通用型,很少考虑农村幼儿园实际。我曾在国培中学到城市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回园尝试时因空间狭小、材料不足无法落地,联系培训老师仅得到“参考通用模板调整”的回复,对教学毫无帮助。身边同事想应用国培学到的绘本阅读指导方法,可推送资源里全是适合城市幼儿的绘本,无契合农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最终只能搁置。

(二)跟进支持缺乏持续的专业指导

国培结束后一两个月内,我们还能收到线上答疑通知,之后专业指导基本中断。去年国培后,我组织“自然教育”主题活动时,不知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农村常见植物,也找不到指导资源。在国培学员群提问,仅几位同事分享零散经验,无专家系统建议;联系教育局幼教负责人,得到“暂无跟进安排”的回复[2]。这种“短期跟进、后续断档”的情况,让我们遇新问题只能自行摸索,很多培训方法慢慢被搁置。

(三)国培教师间缺乏专业互助机制

国培期间,我与其他县区教师建立了良好联系,都希望培训后继续交流经验。但回园后因缺乏统一互助平台,交流逐渐减少。我曾尝试组织线下研讨,因无固定时间、场地支持,仅开展一次便停办。培训时学到的“同伴互助”理念,培训后无机制支撑,我们不知谁遇同类问题、谁有解决方法,只能在教学岗位上“孤军奋战”。

二、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视角下跟进支持的优化路径

结合自身与国培同事的实践体验,有效的国培后跟进支持应围绕“解决实际问题、适配教学场景、持续提供帮助”,从三方面优化路径:

(一)精准对接国培教师的实践需求

跟进支持首要是了解国培教师的真实教学需求。建议国培结束前组织“需求调研会”,让我们结合园所条件、教学内容、幼儿特点梳理潜在难题;国培结束后1个月内,通过线上访谈了解初步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形成“个性化需求清单”[3]。比如我提出“农村低成本自然教育材料开发”需求,跟进团队可推送玉米皮、树枝等农村常见材料的利用案例,而非通用材料清单,真正解决实践难题。

(二)构建持续的动态指导体系

对国培教师而言,最需要“随时能求助、随时获指导”的支持。可搭建专属线上指导平台,邀请国培专家、骨干教师定期在线答疑,我们遇问题可上传教学场景照片或视频获取针对性建议;线下按区域组建“国培教师互助小组”,每月开展一次研讨,大家带教学案例分享经验、解决困惑。我所在县区曾组建这样的小组,有同事分享“用废旧纸箱设计建构游戏”的案例,正好解决了我园材料不足问题,线下交流比单纯线上答疑更有效。

(三)完善国培教师专业互助机制

国培教师最了解彼此实践困境,也易提供适配经验。建议由教育局或培训机构牵头,建立“国培教师实践共享平台”,我们可分享案例、经验,也可发布难题求助[4];同时在各幼儿园选拔经验丰富的国培教师任“园所指导员”,帮助园内其他国培教师解决日常教学小问题。我所在幼儿园推行此机制,我作为指导员,定期与同事打磨活动方案,大家实践能力均有明显提升。

三、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视角下的实践案例

去年,我所在县区针对国培教师推出跟进支持试点项目,我全程参与,真切感受到其对教学的帮助。

试点初期,跟进团队通过线上访谈了解到我的核心需求:农村幼儿行为习惯培养方法、低成本户外游戏材料开发。结合需求,团队推送《农村幼儿行为引导案例集》,其中“用儿歌引导幼儿整理玩具”“通过田间观察培养幼儿专注力”等案例,均来自其他农村国培教师的实践经验,直接适配我的教学场景。

在线指导上,跟进团队每周安排一次专家答疑。我曾就“幼儿争抢户外玩具”提问,专家不仅给出“情景模拟引导”方法,还让我上传幼儿活动视频,结合具体场景调整策略;线下,县区国培教师被分若干互助小组,每月研讨。有同事分享“用废旧轮胎制作户外游戏道具”的经验,解决了我园户外材料不足问题,我们还一起改良道具设计,使其更适合小班幼儿。

经过一段时间试点,我不仅能熟练运用国培所学设计教学活动,还总结出适配农村园所的经验,如将“自然教育”与农村田间资源结合,组织幼儿观察作物生长;将“家园共育”与农村家长劳动时间适配,开展“周末亲子农耕”活动,这些实践获幼儿与家长认可。

四、结论与建议

从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视角看,有效的国培后跟进支持应“懂需求、解困惑、陪成长”。通过精准对接需求、构建动态指导体系、完善专业互助机制,能破解实践困境,助力国培成果落地。

基于实践体验,我提三点建议:一是教育部门设计国培计划时,应将跟进支持与培训环节同等重视,从国培教师视角制定方案,避免“重培训、轻跟进”;二是培训机构开发跟进资源时,多收集农村国培教师实践案例,贴合农村教学实际,不套用城市经验;三是幼儿园为园内国培教师搭建互助平台,鼓励经验分享、互帮互助,形成“一人国培、全园受益”的氛围[5]。

作为农村幼儿园国培教师,我深知国培后成长需持续支持。希望未来国培后跟进支持能成为我们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让我们在农村学前教育岗位上,既能站稳讲台,更能站好讲台。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挑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5-15.

[2] 刘占兰.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J].学前教育研究,2019(08):3-11.

[3] 王艳玲.国培计划视域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效果转化的阻碍与对策[J].教育探索,2021(05):78-82.

[4] 刘晓红.县域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跟进指导模式的实践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20(06):89-91.

[5] 杨晓萍.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背景下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优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23-129.

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师国培后跟进的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批号240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