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及对应策略探析
彭兴平
屏南县第一中学
摘要:教育改革持续深入的同时,中考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于是,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向也在不断发展改变之中,要想更好地应对此类改变。本文就针对中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做细致研究,并探究出对应的对策来,通过对近年中考语文试题加以分析研究后我们就能知道,题目的内容慢慢变得丰富起来,不仅仅关注基础知识,而且强化了对学生整体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察,命题的形式也更加灵活多种,目的在于全方位考察学生自身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对应策略
引言
当下教育背景下,中考作为学生升学的关键关卡,其命题趋势的改变既体现了教育改革的走向,也给学生备考给予了重要参照,语文作为中考科目中的关键部分,其命题趋势的改变尤其引人注目。本文会从命题内容,命题形式以及命题理念这三个方面出发,对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对应的应对策略,从而为学生的备考给予有用的指引。
1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分析
1.1命题内容趋势
中考语文命题内容正在向贴近生活、重视文化传承与现实关联的方向发展,古诗文选材冲破教材束缚,更多采用课外经典篇目,而且不只是停留在简单识记和翻译层面,而是侧重于对文本内涵的深入领会,拿比较不同朝代诗人针对同一个意象的表达来说,就可以考查学生的文化积累和审美感受。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题材变得更为丰富,时事评论、科普小品、非连续性文本之类的东西渐渐成为主流,这些材料大多跟社会热点、科技发展、生活实践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能够迅速捕捉信息,剖析观点,评判价值,表现出从“文本解读”走向“现实关照”。写作命题侧重引导学生抒发真实情感、展现独特思考,话题多聚焦于成长感受、社会观察、文化思考等,防止空洞抒情、套作,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写出有个性、有温度的文字,内容上这种改变让语文试题更有时代感、人文性。
1.2命题形式趋势
命题形式的创新表现为从单一封闭到多元开放,更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题所占比例逐步下降,主观题设计更加具有探究性,在阅读题中加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给文章补上合适的论据”等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再唯一,言之有理即得分,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题型设计趋向综合性,将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知识运用等元素综合起来,围绕一个主题情境,设计识字辨析、语段修改、观点表达等一连串题目,考查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形式更加丰富,图表、漫画、流程图等与文字材料相结合,要求学生具备跨媒介阅读能力,从不同形式的信息中提取要点、整合分析,形式的变化使得试题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应用水平。
1.3命题理念趋势
命题理念由“知识立意”转向“素养立意”,强调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不再仅仅考查知识点的记忆和再现,而是考查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思维品质,在议论文阅读中,不仅要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的识别,还要考查学生对论证过程的逻辑性、严密性;在写作中,不仅要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还要考查学生思想内容的深刻性、创新性。命题越来越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将试题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学习场景或文化场景中,“为社区宣传栏写一则倡议书”“给编辑写一封信表达对某现象的看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的理念。同时,命题重视价值引领,选材体现积极人生态度、正确价值观念和文化情怀,让学生在答题中接受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让语文考试既是能力测试,又是成长的养分。
2中考语文命题趋势对应策略
2.1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提升古诗文阅读能力需超越简单的背诵与翻译,构建“理解—鉴赏—传承”的深度学习路径。在理解层面,要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多义性与用法规律,通过对比阅读不同文本中同一词语的含义,培养语境推断能力,而非死记硬背注释。鉴赏能力的培养应聚焦于意象、情感与表达技巧,如分析“明月”在不同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体会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可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将古代诗意转化为现代语言,深化对文本意境的感悟。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也不可忽视,知道古诗文背后的历史背景、礼仪习俗、思想观念,如从《论语》中感受儒家的“仁礼”思想,从山水诗中体会古人的自然观,把古诗文学习与文化理解结合起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思辨力,这种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中考对古诗文内涵的深度考查。
2.2强化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训练应该转向“信息整合—逻辑分析—价值判断”这类高阶能力的培养。对于信息整合能力的训练,要学会快速浏览文本,准确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特别是非连续性文本,要能够找到不同材料的侧重点,把图表数据和文字描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条。对于逻辑分析能力的提升,要注意文本的结构层次和论证过程,在议论文中梳理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在记叙文中把握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可以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可视化文本结构,加深对逻辑关系的理解。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不迷信文本的观点,而是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独立思考,如读时事评论,能分辨出观点的合理和局限,有自己的看法,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应对中考中的开放性、探究性阅读考查。
2.3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水平的提升要从“真实表达—思维深化—语言锤炼”这三方面入手,真实表达是根基,要想脱离套作与虚假抒情,就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找寻写作素材,记录一次失败的经历,一次难忘的对话,一个小小的观察,用真实的细节和真切的感受打动读者,可以写写日记,随笔之类的东西来练习捕捉生活的能力,思维深化要在立意上具备独特的视角,不能漫无目的地写,就拿“成长”这个话题来说,可以从“失败后的顿悟”,“别人的一句话改变了我”这种小角度出发,通过因果分析,对比思考来让观点变得深刻一些。语言锤炼要关注表达的准确与生动,积攒鲜活的词汇与多样的句式,依照表达的需求挑选合适的语言风格,说明事物的时候简洁明了,抒发情感的时候细腻真挚,还要留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与过渡,让文章的思路清楚,文气通畅,这样的全面写作训练可以应对中考对个性化,有深度表达的要求。
结语
总之一句话,学生要想在中考语文中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跟着时代潮流走,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了解中考语文命题内容、灵活运用中考语文命题的形式、践行中考语文命题的理念,再结合一定的应对措施,学生才能在中考语文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也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潘玫桦.中考语文优秀传统文化类试题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4.
[2]王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命题经验与教学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