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防控策略探讨
付德玉
古蔺县彰德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四川古蔺) 6465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文章针对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思考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因素,结合新时期的新技术和手段,提出了系列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防控策略,期望能够对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药残留;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措施
引言
农药残留不仅对农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减少农药的使用是从根本上减少农药残留的关键点,同时对于管理方式和监管不当的问题,需要结合新时期智能技术,科学使用农作物农药、建立完善的农药使用管理方案以及做好农药使用的监管等来进行解决。
1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
1.1影响人体健康
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短期内人们的身体暂时不会显现问题,随着长期积累可能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潜在伤害,影响大众的人体健康。人体在摄入农产品中残留的农药后,一旦过量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不适症状,一些严重过量或者有毒的农药严可能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或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例如:有机磷的毒性十分强,一旦摄入过量十分危险,严重时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目前我国已经对其中危害较大的甲胺磷以及硫磷等发布了禁止使用的通知,但一些毒性较低的农药还在应用。
1.2降低农产品品质
农药残留会改变农产品的原本外观和质量,使的农产品的食用口感和营养品质下降。另外,由于部分农药残留较多,残留物可能导致农产品表面产生斑点、色泽不均等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还会由于农药的使用会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农药残留还可能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不良物质或者有毒物质,进一步降低农产品品质,影响农业的稳定发展。
1.3破坏生态环境平衡
由于农业发展需要规模化的环境,在农作物上使用一些药物,在生态环境中气温以及气候的影响下,部分农药残留会通过雨水冲刷、土壤渗透等方式进入周边环境,对原本较为良好的生态系统造成干扰,甚至还会造成生态系统生物链的缩短。此外,在农产品种植中长期依赖农药防治病虫害,可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达不到农药的效果,种植管理人员会加剧农药使用量,形成农药使用的恶性循环,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降低生态环境抵御外部因素破坏的能力。
2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因素
2.1农药使用不当
由于经济因素的趋势,部分农业种植者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追求快速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在农作物种植中过度使用农药。由于一些农作物种植人员文化水平的限制,不能按照规定好的科学剂量和频率施用农药。此外,使用农药的方式不科学同样会造成农作物中农药的超标,如:种植中农药喷洒不均匀,不同农药的浓度配制不标准等问题,也会造成局部农药残留过多,产生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使农产品中残留水平超出规定上限,影响农作物的质量。
2.2种植管理不善
根据相关调查来看,农作物种植区域的环境管理水平与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有着直接关系。一些农作物种植地土壤或水源已受到农药污染,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和进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监测,造成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吸收了环境中的残留物质,那么该地区所生产出的农产品就会产生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同时,种植管理中缺乏科学轮作制度或合理规划,在一个地区长期大量种植单一作物,导致该地区作物的害虫产生农药的抗药性。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加剧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一些地区在种植中还会产生农药依赖。
2.3监管和检测体系不完善
监管的完善与否是农药残留超标管理工作的关键点。部分地区的农药残留检测体系覆盖不全,甚至没有设置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一些地区农药残留超标检测设备或技术水平不足,难以对所有农产品进行全面监测,忽视此部分问题将导致部分农药残留超标产品流入市场,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农产品售价降低的问题。
3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防控策略
3.1推广科学用药方法
在农药残留超标管理防控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农作物种植者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说明使用农药,结合培训以及知识讲解的方式,控制农药用量以及使用频率,并教育种植人员如何正确合理施用农药,避免因追求防治效果而滥用农药。同时,结合有关政策对农药使用后的安全间隔期完成明确规定,确保农药在采收前充分分解,降低农药残留超标等相关问题。在农药生产环节应严格执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生产企业实施动态分级管理,重点核查原药合成工艺的合规性和制剂加工的标准化程度,对存在偷工减料或非法添加隐性成分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
3.2优化农业生产管理
调整不同地区的农产品种植结构,推行作物轮作、间作等方式,严格禁止单一作物的种植,这种方式能够降低不同作物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爆发风险,还能减少农药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同时,加强土壤和水源的管理,防止环境中残留农药积累进入作物。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改良土壤质量的方法,提升作物自身抗病能力。结合不同地区的种植方案,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度,规范农药残留超标标准,科学管理农作物种植全过程,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管理和采收等环节,从系统层面降低农药残留风险。加强对种植者的技术指导,提升其对合理用药的认知和操作能力,从源头减少农药残留的产生。
3.3完善检测监管体系
建立并完善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农药残留超标监测,其要覆盖种植、加工等全链条的农药残留监测机制,定期对农产品种植区域中不同生长阶段的农作物进行农药残留超标监测,并对产地环境进行抽检,确保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能够被及早发现并处理。加强对市场上农业发展相关农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防不合格农药流入市场,造成农作物农药的残留超标。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农药使用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农业体系的发展长河中,农药是稳定粮食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支撑,能够实现农业的稳定发展。然而,随着农药的大规模应用,衍生出日益严峻的农药残留问题,对农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威胁,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也对农业发展周围的生态环境构成长期挑战。目前,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公众与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在后续发展中还要对减少农药残留等相关问题不断研究。
参考文献:
[1]庄须珍,贺文娟,王红,等.农药残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及防控策略研究[J].现代食品,2025(16):134-136.
[2]唐娟,谢怡青.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现代食品,2025(14):174-176.
[3]张守钊,李开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2025(09):84-86.
[4]黄怡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河北农业,2025(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