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思达阅读教学法的研究

作者

郑晶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小学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基于新课标下的教学政策,提高自身的综合阅读学习能力打下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重视读思达教学模式的合理利用,引导学生在阅读、思辨和表达过程中,通过参与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性阅读逻辑思维,以此帮助学生不仅仅是能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还能够建立良好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开启一个美好的开端。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构建沉浸阅读活动

语文作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经验,以构建生活化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认知经验,进行沉浸式阅读学习发展。这样,不仅能够结合学生易于认知与理解的生活情境,弱化学生的阅读学习难度,同时还能够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景象,帮助学生更好沉浸于阅读实践当中去,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综合学习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

例如,以《曹冲称象》为例,为帮助学生阅读学习发展,教师可以在本节教学当中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生活化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基础准备工作的过程中,依据本篇课文思考问题,即:“大象有多重?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大象,如何解决大象称重的问题?”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激发主观能动性,同时还能够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更好地深入性探究。随后教师可以再次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措施,使学生能够在与教师互动过程中,通过提出不同的建议,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互动当中去。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古代没有大家说的称重工具,那应该如何进行称重呢?最后,学生在教师启发下,不仅激发阅读学习兴趣,更是依据教师的问题引导,从而为后续的深入性阅读学习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兴趣准备。

二、设计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依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递进式阅读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化、深层次阅读学习的同时,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主动阅读学习探究,从而帮助学生达成深入性阅读学习的体验目的。

例如,以《妈妈睡了》为例,为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母爱的伟大,在本节教学当中,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阅读学习任务的同时,可以利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学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平时,见没见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呢?”随后,学生依据问题联想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阅读信息。比如:“文中妈妈睡觉的样子是不是刻画得特别美丽?大家的妈妈是不是也同样美丽呢?”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激发课文阅读探究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结合生活认知经验,深入性感知课文阅读信息,从而帮助学生能够高质量完成阅读综合学习任务。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学生自主表达

数字化技术作为具有良好动态化、直观化、趣味化优势的新兴技术。在小学语文读思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基于数字化技术,驱动学生自主表达,能够引导学生在技术支持的暗示下,更好地激发主动表达动力,从而帮助学生依据生活认知经验,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交流中去,驱动学生能够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表现出自身的情感想法,以此达成对于学生表达积极性的培养目的。

例如,以《妈妈睡了》为例,教师首先可以在学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以后,利用数字化技术下的哔哩哔哩动画视频技术,呈现有关于和妈妈一起睡觉的动画故事视频,激发学生内在的母爱之情。而后,学生在观看视频结束以后,教师利用数字化技术,放映有关于《鲁冰花》的母爱音乐,并鼓励学生表达对于母亲的问候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从而使学生借助舒缓的音乐,更好地释放自身对于妈妈的深厚情感,以此实现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读思达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当积极落实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要求,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举措,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当中建立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帮助学生不仅仅是能够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还能够建立良好的阅读学习能力,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且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素琼 .“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中的有效应用 [J].新课程导学 , 2023, (36): 59-62.

[2] 朱阳阳 . 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建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策略研究[J]. 名师在线 , 2023, (36):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