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探析
段靖宇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引言: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对此国家更重视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对物流人才提出高要求。高职院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可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建立实训基地等,提高学生对物流知识的掌握度,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令学生提前接触到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令学生在毕业后具有职业发展能力等。
一、以就业为导向,优化物流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期间,紧密围绕就业需求开展,不断优化物流教学内容,符合复合型以及多样性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可深入调研物流行业需求明确教学方向,院校可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可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开展企业调研走访等形式,了解企业在不同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需求。随后密切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等,进而明确教学方向。与此同时,为提高物理专业教学效果等,教师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随着社会发展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保障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实际情况相符[1]。
例如,高校与知名快递企业合作,分析社会物流行业的发展,如物流朝向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递进,对此,高职院校将自动化仓储设备、智能运输系统等技术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此外,教师可重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如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进行整合,强化学生对物流信息采集、处理、应用等知识理解,令学生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二、构建实训基地,促进产教结合
物流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期间,可构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产教结合,令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我专业技能,促进学校与企业实现紧密对接,促进高校物流教学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在院校内结合物流业务流程、岗位需求等设置不同实训区,构建大量相关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全面、真实的实践环境。同时校内应将实训教学与专业课程融合,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实训项目,令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校外院校可与多个企业建立合作模式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工作岗位及实习机会等,令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流程,以及各岗位人才需求,并在实际岗位操作中,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等。
例如,校内院校可配备托盘、叉车、不同类型货架等,模拟真实仓储环境,让学生可开展货物出入库、存储、盘点等操作,熟悉仓储管理等环节。在课程中将课程与实训教学融合,如《仓储管理》课程教学期间,可结合理论知识,设计仓储布局规划实训,令学生运用所学的仓储空间利用、货物分类储存等知识,对实训基地仓储区域进行布局设计,进而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在校外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令学生进入到企业学习,如院校安排学生到电商物流企业实习,由经验丰富的员工带领,进入实际岗位中学习,加深对企业流程的认知,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期间,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不仅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高职物流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具有理论型与抽象性,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令学生通过直观以及实际体验等形式理解知识内容。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结合物流实际业务情境设计项目任务,然后引导学生划分为小组,结合项目任务合理分工,逐步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作为指导者,检查小组项目进展,并为其提供引导与建议等,项目完成后小组成员需要进行成果展示,详细讲解项目背景、解决方案、实施效果等,其他小组成员与教师为其提出建议,为今后学习方向予以支持 [2]。
例如,在“电商企业物流配送方案策划”项目中,项目蕴含电商企业产品特点、客户分布、订单规模等内容,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均作为物流项目团队,可针对项目经理、运输规划员、仓储管理员、数据分析员等工作合理划分人员。在项目开展期间,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数据分析、方案讨论等,逐步完成项目任务。项目结束后小组进行成果展示,通过项目讲解、讨论分析等,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可满足物流行业高素质人才需求。目前高职物流教学期间,通过以就业为导向开展物流专业教学,可分析社会行业动向,优化教学内容,同时构建实训基地,促进产教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理解以及运用能力,为物流行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琼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J]. 商展经济 ,2022,(17):132-134.
[2] 李胜 .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19(15):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