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项目化学习研究
张铁梅
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小学
引言
随着现阶段教育领域向素养本位的转型发展,项目化学习凭借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价值逐渐地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教师需要以真实情境为依托,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积极地探索项目化学习的应用策略,进而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是现阶段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明确项目主题,聚焦生活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进程中,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明确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项目主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线段、射线、直线》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以“规划校园路线”的项目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布局,如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建筑的位置关系,然后提出问题:“从教室到操场,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性质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实地考察校园以测量不同地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将抽象的线段、射线、直线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地提问:“假设校园里要安装路灯,为了能照亮尽可能大的范围,我们可以将路灯的光线可以看作什么?”以问题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射线的特点,从而充分地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1]。
二、确定核心知识,强化实践体验
小学数学中的核心知识是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对此教师在项目化学习中就要确定所学的核心知识,并且围绕核心知识为学生设计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亲身体验中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情况。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知识的本质,从而充分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分数的简单计算》时,教师就要为学生确定“制作水果沙拉”的项目主题,这一部分的核心知识是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所以在实践体验环节中教师就能为学生准备各种水果,如苹果、香蕉、草莓等,并且将它们平均分成若干份,再让学生分组制作水果沙拉。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能够提出问题:“我们用了个苹果和个苹果,一共用了多少苹果?”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将苹果的份数进行相加,从而直观地理解了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如果我们一开始准备了 盘水果,制作过程中用掉了 盘,还剩下多少?”这时学生就可以再次通过操作明白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运算。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深刻地理解分数简单计算的核心知识,并且还能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三、强调合作探究,提高综合素养
数学学习并非孤立的个体行为,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人教版教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设计校园花坛”的项目,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为校园设计一个花坛,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花坛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在确定形状后,学生就要测量校园中可以用于建造花坛的场地尺寸,这样就能涉及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长的测量。随后学生需要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出不同形状花坛的面积,以最终确定哪种设计方案能使花坛的面积最大且符合校园整体的布局 [2]。
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有的学生要负责测量,有的学生要负责计算,还有的学生要负责记录和汇报,而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也要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进而通过不同成员的解释和举例使大家都能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与透彻。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采用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是格外重要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明确项目主题,聚焦生活问题;确定核心知识,强化实践体验;强调合作探究,提高综合素养等方式助力学生突破思维瓶颈,从而构建完整的认知与素养成长体系,有效地推动学生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进阶,进而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黄雅琪.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实践路径研究 [J].数学小灵通 ( 中旬刊 ), 2025, (06): 39-40.
[2] 严茗花. 项目式学习:重塑小学数学教学新生态 [J]. 数学学习与研 究 , 2025, (16): 14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