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中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的结合

作者

王健

伊春市融媒体中心 黑龙江伊春 153000

引言: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呈现出多样化与融合化的传播趋势。语言作为播音主持的基本工具,早已不局限于单纯的信息传递功能,更承担起传递情绪、塑造形象、引导情感的多重作用。情感表达在语言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命力与亲和力,更能促进受众的情感认同与心理共鸣。有效的言语交际,需要在语义准确的基础上实现情感调动,在理性逻辑中体现人文关怀。

1、言语交际的定义与构成要素

1.1 语言内容

语言内容构成言语交际的核心要素,涵盖信息传递、观点表达及语言组织三个维度。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需确保语言既准确传递事实信息,又展现逻辑层次,助力听众精确捕捉内容主旨。简洁性、焦点明确、规范化构成优质语言内容的三大特征,这直接决定信息传递的实际效率[1]。

1.2 语境把握

语境特指语言生成与理解涉及的情境参数:传播场域、主题背景、时空特征、受众认知等因素交织其间。播音主持艺术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语境类型。严肃新闻场景需要克制冷静的叙述风格,娱乐综艺场景适配松弛明快的表达节奏。

1.3 听众适应性

言语交际中的听众适应性,特指播音主持从业者对受众特征的精准识别与动态反馈。不同群体存在年龄结构、知识储备、审美偏好等差异域,语言策略调整需覆盖词汇特征、情感强度、认知负荷阈值。

2、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的结合方式

2.1 情感融入语言的策略

内容适配决定情感传达的质量阈值。文字符号蕴含确定性语义,情感赋予其态度指向。灾难新闻报道中的关切与同情色彩;节庆专题中的欢乐基调,则需注入生动的情绪温度,这种对应关系既能强化内容感染力,更能建立具有情感张力的听觉场域。

语音语调、节奏变化、重音强调及语速调控等要素构成具象化手段。温柔关怀适合轻柔缓慢的语速演绎;激昂情绪往往借助高亢语调与鲜明节奏传递。声音符号本身具有物理穿透力,作为语言的情感通道,直接作用于受众的心理感知层。音声形式与情感内涵的错位会导致表达失真,只有当韵律特征与情感质地形成同步共振,播讲才能产生真实可信的传播效能[2]。

2.2 典型节目案例分析

(1)新闻主持:理性中融入文关怀

新闻播报以客观事实传达为核心要义,语言表达强调精确性、逻辑完整性、情绪控制的中性原则。情感元素并未完全消解,其涉及灾情通报、民生议题、社会公共服务等具有群体共情属性的场景,恰当融入人文关怀能显著提升传播亲近度与信任指数。自然灾害事件报道场景中,主持人采用平缓且富有同理心的表达方式,基于事实陈述规范触发观众情感共振,唤起社会责任认知。这种理性质感与情感维度兼容的表达模式,构成新闻语言系统整合情感要素的典型实践。

(2)娱乐主持:轻松语言中的情感渗透

综艺节目创作聚焦互动效能与情绪引导价值,主持人常运用生活化、趣味化的语言策略建立受众情感纽带。此类节目语言具有显著情绪传导效应。借助语义双关、语调跳跃等修辞手段,结合精确的情绪表达时机,形成愉悦轻松的信息接收环境。明星对话类节目场域内,坦诚的交流态度与适配的情感反馈,实质性缩短主持方、嘉宾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达成多层次的情感共振效应。

(3)电台节目:声音塑造情感氛围

音频媒介深度开发声学载体的表现潜能,播音者通过音色调控、语速调节及自然的情感流动建构特定情境场。午夜情感倾诉类节目中,深沉而具有包裹感的声线持续释放理解与包容信号,为听众构建精神慰藉空间。这种依托声波媒介传递情感浓度的实践方式,使广播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情绪疏导渠道,树立有声语言与情感维度融合的传播范式[3]。

2.3 播音员/ 主持人语言感染力的塑造

语言感染力作为播音主持行业的核心要素,直接影响口语传播的有效性与情感传递深度。这一能力的构建涉及声音调控、情绪把握、风格塑造等系统性过程。它不仅是信息触达率的保障机制,更是触发受众心理认同的关键变量。

首先,发音标准度、表达流畅性构成语言表达的基本框架,播音员必须精确传递语义信息;声音调控能力的锤炼包括语调变化、节奏控制、重音强调。这些技术要素为适应多样化传播情境提供支撑,直接作用于受众的初期认知建立。

其次,真实情感的有效注入成为塑造声音温度的核心机制;节目文本的情感维度需要深度挖掘。主持人的共情能力帮助还原话语场景,推动听觉层面的心理共振。语言表达必须打破技术性呈现的桎梏,实现从信息播报到情感对话的模式转换。

最后,风格特质的差异化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专业训练基础上,形成个性化表达模式至关重要,知性阐述、幽默互动、沉稳叙述等风格特征的强化。在媒介竞争环境中构筑独特的辨识度。这种风格进化应当与节目调性形成结构化匹配,而非简单的技术堆砌。

结束语:综上,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作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双重核心,其结合程度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力与感染力。在播音主持实践中,既要注重语言内容的规范与逻辑,又需通过音色、语调、节奏等手段赋予语言以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不同节目类型对语言与情感的融合方式提出了差异化要求,主持人应根据传播任务与受众特征精准调控表达策略。

参考文献:

[1] 秦达拉 .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言语交际及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析 [J].西部广播电视 ,2019(15):141-142.

[2] 王华 . 播音主持中的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 [J]. 西部广播电视 ,2023,44(8):195-197.

[3] 韩 帅 . 播 音 主 持 言 语 交 际 与 情 感 表 达 策 略 [J]. 传 播 力 研究 ,2025,9(1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