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AI 背景下智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编程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贾祥灵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

引言:编程教学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意义显著。传统编程课堂评价主要依靠教师人工检查代码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编程过程、思维方式及能力发展状态,而 AI技术快速发展推动智慧评价体系形成,它能整合多维度学习数据,实施实时分析与智能反馈,有效弥补传统评价存在的不足。

一、基于AI 代码分析的精准诊断评价策略

传统人工评价难以快速且全面地诊断学生代码存在的问题,基于 AI 的代码分析技术借助语法树解析、逻辑路径追踪等方式,对学生提交的代码开展多维度扫描,精准定位错误类型及根源,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此类评价策略不仅提升了评价效率,同时能帮助学生及时察觉自身在编程知识掌握与技能运用方面的薄弱环节,实现精准补救。

在“有趣的数字菜谱”第一单元“数据的产生”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编程完成简单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任务,先引入 AI 代码分析工具,在学生提交 Python 编写的菜品数据录入程序后,工具自动开展代码检测。针对存在语法错误的代码,如变量命名不符合规范、缩进错误等,工具采用不同颜色标记错误位置并提供修改提示;当涉及逻辑错误时,例如因数据类型转换不当引发的计算错误,工具模拟代码运行流程,呈现错误产生的具体环节与原因,以某学生计算菜品总热量为例,若误将字符串类型的重量数据直接参与运算,AI 工具会指出数据类型不匹配问题,并建议先执行类型转换,教师依据 AI 工具生成的诊断报告,围绕学生普遍存在的数据处理逻辑问题展开集中讲解,使评价切实发挥促进学习的效能。

二、借助AI 过程追踪的动态生成评价策略

编程学习具有动态过程的特征,学生的编程思路、调试过程及问题解决方式均能体现其编程能力的发展状况。依托 AI 技术对学生的编程过程实施实时追踪,可以收集代码编写时长、调试次数、函数调用频率等过程性数据,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能力变化情况。

在八年级上册“用网页展示美食”第三单元“分享我的美食”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运用JavaScript 编写网页交互代码,以实现美食信息的动态展示与分享功能:首先教师采用AI 过程追踪平台,实时记录学生的编程过程数据,当学生反复修改事件绑定代码仍无法实现页面跳转功能时,平台会标记其在 DOM元素操作及事件处理方面存在理解障碍;而当学生能快速调用自定义函数完成数据验证功能时,平台则会记录其对代码复用思想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平台生成的动态评价仪表盘发现,多数学生在异步加载美食图片时存在逻辑混乱的问题,随即调整教学计划,增加了异步编程的案例讲解与实操练习;针对少数已熟练掌握异步编程的学生,教师则推送了更复杂的交互功能开发任务,这种基于过程数据的动态评价,让教学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构建人机协同的多元主体评价策略

AI 技术在标准化、客观性评价中具备优势,但是在评价学生编程作品的创新性、逻辑性和实用性等主观维度时,仍需教师的专业判断与学生的同伴互评。

在“智能的数字菜谱”第三单元“畅想未来大模型”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语言大模型 API 设计智能菜谱推荐程序:在评价环节,AI 工具先对学生代码的语法规范性、API 调用正确性进行自动检测与评分;教师则重点评价学生程序的需求分析合理性、算法设计创新性及用户体验友好性,如是否考虑不同用户的饮食偏好、推荐算法是否高效等;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评,学生借助 AI 评价平台查看同伴的代码与程序演示,从代码可读性、功能完整性及创意性等维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具体来说,有学生的程序通过简单条件判断实现菜谱推荐,而另一位学生则运用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推荐精度,AI 工具会对比展示两者的代码结构与运行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设计思路的优劣,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交流合作的过程。

结束语

AI 技术蓬勃发展之际,智慧评价为初中信息技术编程类课堂教学带来新契机与变革:精准诊断评价借助AI 代码分析助力学生精准定位问题,动态生成评价依托过程追踪实现教学精准调控,人机协同的多元主体评价融合多方优势促进学生全面认知自身能力,这些策略的应用有效弥补传统评价不足,提升编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编程核心素养,未来应持续探索智慧评价在编程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不断优化评价策略,更好适应教育发展需求,推动编程教学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黄莹莹 .AI 背景下智慧评价在初中信息技术编程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5,21(02):137-140.

[2] 张 红 霞 . 初 中 信 息 技 术“ 智 慧 课 堂 ” 与 评 价 模 式 [J]. 教育 ,2024,(07):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