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的策略
任建伟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毛庄镇大刘庄小学 4614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要求充分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巩固,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全面指导与训练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只有主动阅读,才能处于有效阅读状态。在学生课内阅读结束后,教师以课内阅读资源拓展课外阅读内容,能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学生先产生阅读兴趣,在阅读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成为自主阅读者[1]。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因此,在组织学生阅读课外关联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方法和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作品中。这样一来,学生阅读的效率显著提高,同时阅读的品质也随之提升。
1.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
培养学生的优良品格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因此,基于这一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达成该目标。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感知优良品质,再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所传递的优良品质,并在生活中外化这种品格 [2]。
2. 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的策略
2.1 利用课内阅读,提高课外阅读兴趣
要想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而利用课内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较多,如从课内阅读文本的作者、情感、体裁等方面着手拓展,设置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师可在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中母子之间浓浓的爱后,为学生推荐与“母亲”相关的文章,如《有一天,妈妈老了(插画版)》、《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的母亲手记》等。具体而言,教师可提问:“除了今天课文中学习的慈母外,还有哪些慈母呢?”请大家阅读以上文章中的一篇,看一看发生了哪些故事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这类亲情类文章的阅读产生了兴趣,这就实现了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2.2 利用课内阅读,掌握课外阅读方法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其关键是让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方法探寻未知的答案。在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中,教师可借助课内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方法 [3]。
以《父爱之舟》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内自主阅读,找寻描述父亲外貌、动作、神态的语句,进行批注阅读,并在批注中分析语言背后的深意,进而把握父亲的人物形象。例如,学生在阅读“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这段内容时,在旁边批注道:“这段动作描述了父亲即使在恶劣天气下仍艰难前行的画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浓浓的爱。”通过课内指导,学生能掌握分析人物的具体方式。在课内阅读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推荐《背影》《父爱之舟》《爸爸的大手》《父与子》等文章。而在学生阅读这些文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课内的人物分析方法,分析这些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等,以此提高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质量。
再以《穷人》为例,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课内通过“划分段落、梳理情节”把握文章结构:先明确第 1-2 自然段描述了事情的发生(桑娜等待父亲、探望西蒙),第 3-11 自然段描述了事情的经过(发现西蒙去世、抱回孩子的矛盾),第 12-27 自然段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结果(夫妻决定抚养孩子),并引导学生总结按“发生——经过——结果”划分段落,能快速理清叙事类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向学生推荐阅读同类叙事类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运用为文章划分段落的方式,实现对文章的整体阅读与理解。可见,课内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方法,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深度支撑。
2.3 借助课外阅读,探寻课内阅读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收录的部分名著片段虽十分经典,但因仅是节选,学生在阅读时容易面临审美鉴赏难度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依托课外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全面的思想来分析文章,进而提升学生对课内阅读思想的把握效果。
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教师可在学生阅读课内文章后,组织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整本小说,以整体了解课内节选内容,真正体悟课文的核心思想。在学生阅读整本书前,教师提问:“这本书为什么以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命名呢?你能概括出这本书中描述了雨来的哪些故事吗?这些故事凸显了雨来的哪些品质?”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用 12 天时间完成阅读任务。第一天,教师让学生阅读导读内容,让学生梳理整本书的情节。第二天到第七天,让学生完整阅读书籍,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第八天,让学生与同伴交流,并绘制人物思维导图,深入感受整本书中蕴含的人文意蕴。第九天到十一天,学生可重温整本书中的各个故事,并填写教师发布的阅读任务单。第十二天,教师组织读后交流会,让学生针对整本书中各处细节描写感受雨来的品质,并在与同学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升整本书阅读效果。可见,借助课外阅读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既能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全面把握课内阅读文本的思想,从而彰显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既符合新课改的阅读教学要求,也契合学生深度、广度阅读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两方面设计阅读教学活动,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尚琴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融合策略探析[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4).
[2] 程思语 . 小学高段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D]. 重庆 : 西南大学 ,2021.
[3] 任小惠 . 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策略[J]. 教育界,2024(2).
课题编号:
zkjy24022005
课题名称: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效结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