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生典型心理问题分析与教育干预策略

作者

郁红美

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1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健康成长,因此重视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分类和成因,积极探究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干预策略,通过积极引导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再次出现,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2 初中生典型心理问题分类

当前初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具体包括心理健康问题、情感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和人际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

3 具体教育干预措施

3.1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和各学科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掌握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策略。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针对中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让学生在发现自身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压力的时候,可以通过咨询心理教师来得到有效缓解,防止心理问题的再次出现。其次,心理健康咨询室可以依据班级学生的典型心理问题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如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排查、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等,让心理健康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最后,作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传授知识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又可以即使为学生排解学习压力,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3.2 重视问题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型学生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心理不适应所引起的,这些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受到的重视不够,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复杂多样等,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重视问题学生,并给予学生尊重和关爱。

具体来说,问题学生最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包括嫉妒心理、自负心理、自卑心理、孤僻心理等。究其原因,心理型问题的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教师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心里健康教育;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咨询,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教师还要营造一种乐于接纳各种新想法的氛围,通过提问技巧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里。

3.3 注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情绪调节能力

切实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自身心理强大,就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些过硬的心理素质具体包括抗压能力、沟通能力、宽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在学校,教师要在课堂上讲述专业知识,让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身心理、生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情况,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调适能力,切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发言和合作交流,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我想法、合作交流的机会,引领学生在讨论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心理素质,切实实现健康发展。

另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具体如下:首先,引导学生与家人、朋友、老师建立信任,保持良好的联系可以让中学生在遇到低落情绪、情绪不佳时可以通过向学生、家人、朋友倾诉,达到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效果;其次,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写日记、画画等方式来表达情绪,或者通过户外运动、体育运动等方式来合理发泄情绪,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最后,可以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瓶颈时,在与他人出现矛盾时,可以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这样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可以切实避免不良情绪的积累。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各种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也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吸引力,以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生自信的目的;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帮助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要善于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缓解、解决心理问题,切实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为学生之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韦雪娟 . 浅析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 [J]. 青少年日记 ( 教育教学研究 ),2019,(05):86.

[2] 陈光财 , 张英辉 , 李倩 , 等 . 问题学生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模式研究[J]. 西部医学 ,2015,27(09):1362-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