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教学评一体化
时英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龙亢农场中心小学
1.“故事-探究-表达”三环教学模式
“故事-探究-表达”三环教学模式是历史故事教学评一体化中的一种创新实践模式。这一模式以历史故事为起点,以探究活动为核心,以表达交流为归宿,实现了故事学习、科学探究和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在“故事”环节,教师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选择历史故事时,教师要注重其科学内涵,挖掘其中蕴含的科学问题 [1]。例如,在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神农氏要尝试那么多植物?他是如何判断植物的药用价值的?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实验、观察、调查等多种形式,围绕故事中的科学元素展开探索。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还为其提供了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如记录观察日记、撰写实验报告等。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口头报告、书面汇报、绘本创作等多种形式展示探究收获,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组织语言、提炼要点、设计展示的过程中,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创新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教师则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表达成果,多维度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情况,以便后续教学的针对性优化。
例如,在学习植物知识时,教师引入“神农尝百草”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探究草药特性和功效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生长、查阅资料、请教专家等方式,主动建构草药知识。探究过程中,他们或撰写观察日记记录发现,或绘制植物图谱展现特征,或制作草药标本呈现成果。教师从观察的准确性、语言的流畅性、态度的认真性等方面评价学生表现,促进其在科学探究、语言表达、审美创新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2. 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系统整合
历史故事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创新实践模式,旨在通过跨学科教学,实现语文、科学等不同学科教学策略的有机整合。这种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以植物相关的历史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项综合性的观察植物生长并写作记录的作业。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如测量植物高度、记录叶片数量和颜色等,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要以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观察过程和结果,提升语言表达水平。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除了语文和科学,历史故事教学评一体化还可以延伸至美术领域。学习完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故事内容为蓝本,发挥想象力进行绘本创作。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必须在深入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美术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故事情节。教师在评价绘本作业时,既要考察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程度,又要评判其美术创作水平。
以学习“愚公移山”的历史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作文的方式描述愚公移山的整个过程。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山的变化、植被变化情况等,并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山的“容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集思广益,可以基于愚公移山的纸质资料、视频等内容进行写作,在写作时,不仅要明确山与植被的变化,还需要应用以往所学的好词好句以及描述手法等,从而提升作文质量,使学生在作文中将知识融会贯通。
3. 即时性评价的嵌入式设计
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即时性评价发挥着积极作用,即时性评价意在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同步评价,使教学与评价实现有机平衡。通过在历史故事教学的各个环节嵌入即时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语文和科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比如,在学生阅读历史故事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实时评估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则可以通过观察其操作过程,评价其科学探究能力的表现。而在学生完成语文写作任务时,教师可以重点评估其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嵌入式的即时性评价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评价与教学相分离的局面,使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与科学跨学科教学中,历史故事发挥着积极作用。历史故事可以成为链接跨学科知识的有利契机,为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方向。在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并整合历史故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提升、有所感悟。
参考文献:
[1] 王芳 . 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 [J]. 小学教学参考 ,2025,(09):18-20.
[2] 黄真金 , 黄润春 . 跨学科学习的价值追求和设计实施——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5,45(02):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