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大班幼儿阅读教学现状及分享式阅读可行性分析
傅于丹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中心幼儿园 563100
一、引言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适应与发展。阅读作为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当前大班幼儿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充分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分享式阅读作为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互动交流的阅读教学模式,为改善现状提供了新方向。
二、幼小衔接大班幼儿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功利化倾向明显
在幼小衔接阶段,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幼儿的识字量、阅读理解能力等可量化指标,将阅读教学目标与小学入学考试要求紧密挂钩。这种功利化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情感体验的培养,使得阅读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幼儿难以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例如,在一些幼儿园,教师为了提高幼儿识字量,采用机械重复的识字教学方法,要求幼儿死记硬背大量汉字,幼儿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对阅读的兴趣。
(二)家园合作不足
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家园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家长缺乏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认为阅读只是幼儿园的事情,对幼儿在家中的阅读活动缺乏关注和指导;另一方面,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不畅,未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例如,幼儿园开展的阅读活动未能及时向家长反馈,家长也不了解幼儿在园的阅读情况,无法在家中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三、分享式阅读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来实现的。在分享式阅读过程中,幼儿通过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互动,不断同化新的知识经验,同时根据他人的观点和反馈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顺应。这种互动交流有助于幼儿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分享阅读故事时,幼儿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进行理解和解读,同时倾听同伴的不同观点,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分享式阅读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社会文化环境,幼儿在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中,不仅能够学习到阅读技巧和知识,还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例如,在阅读小组活动中,幼儿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完成阅读任务,这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大班幼儿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具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和好奇心。分享式阅读以幼儿为中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阅读活动,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分享式阅读活动中,幼儿可以围绕阅读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在表达和交流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
(二)有效改善教学现状
分享式阅读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局面,丰富教学方法。在分享式阅读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思考和交流。例如,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画面,猜测故事情节,然后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效改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同时,分享式阅读强调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交流,有助于纠正教学目标功利化的倾向。通过分享式阅读,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仅仅是追求识字量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促进家园合作
分享式阅读可以延伸到家庭中,成为家园合作的重要桥梁。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亲子阅读分享活动、建立阅读交流群等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来。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亲子阅读分享会,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阅读交流群,方便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掌握正确的阅读教育方法,从而在家中给予幼儿更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家园合作。
五、实施分享式阅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幼儿园和家庭都应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在幼儿园,可以设置专门的阅读区,摆放丰富多样的绘本、图书等阅读材料,营造温馨舒适的阅读氛围。阅读区的布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色彩鲜艳、富有童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在家庭中,家长也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角落,鼓励幼儿在家中自主阅读。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分享式阅读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内容丰富、画面生动、情节有趣的绘本、故事书等。例如,对于大班幼儿,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绘本,如科普类绘本、童话类绘本等,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三)合理组织阅读活动
教师在组织分享式阅读活动时,应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幼儿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结语
分享式阅读作为一种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阅读教学模式,在幼小衔接大班幼儿阅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它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现状,促进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家园合作。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合理组织阅读活动等策略,可以更好地实施分享式阅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享式阅读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应用效果,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推动幼小衔接阶段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荣李祎珣 .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提升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J]. 学周刊 ,2025,(19):94-97.
[2] 许燕霞 . 信息化背景下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路径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5,(1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