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与实践探索
陈佳
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
思想政治教育要跳出思想政治课的限制,通过与其他课程的结合将正确价值理念落实于每一门课程之中。这一指示为课程思政在全校范围内的开展做好了铺垫,明确了方向。二胡是一种具有深厚底蕴的民族乐器,其教学不能固守于技巧本身,更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达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一、加强二胡主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建设
增强二胡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提升二胡教师的德育教育技能,是推动教书育人双重责任落实的前提条件。因此,各大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科学规划、定期组织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丰富教师的德育知识、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技能。二胡教师也要积极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元素,不断优化德育教育方法,以将德育教育内容有序的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此外,二胡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研讨会,通过与专家交流、与同行交谈,获取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为自己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二胡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美是丰富精神世界的源泉,加强课程思政与美育的融合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三观,培育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而美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艺术鉴赏力的提升,能唤醒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将课程思政与美育教育相融合,能够将大学生培育成德才兼备且具有审美情趣的优秀人才。
(一)选取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课程思政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美育教育通过艺术鉴赏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程思政下的二胡教育中,教师通过挖掘二胡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让学生认识到二胡这一乐器背后的历史使命。《红梅随想曲》是革命开放时期的一首歌曲,歌曲以英雄人物江姐为灵魂,向我们传递着革命者即便是身处绝境依然不屈的精神。通过学习此歌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二胡演奏技能,还带领着学生主动探寻革命先辈的事迹,起到了正面的审美价值。
(二)挖掘艺术鉴赏元素,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课程思政教育多以理论形式开展讲学,以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知;美育教育以艺术实践为载体,通过艺术分析、艺术鉴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高校二胡教育课程开展中,课程思政的理性为学生的美育学习提供了方向,让学生在审美活动中不再只是关注形式之美,更要深挖其内涵;美育的感性体验赋予了思政教育感染力,能够将抽象的价值理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保证了思政教育开展效果。二胡作为一项具有丰富情感表现力的乐器,能够赋予思政教育超强的感染力。在高校二胡课教学开展中,教师指导学生用二胡演奏音乐作品,能够使其沉浸其中体会它所带来的情感,此外二胡艺术还拓宽了思政教育的开展路径,借助丰富的曲目内涵向学生倾诉音乐里的故事,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避免了思政教育的枯燥。以《战马奔腾》这首曲子为例,教师通过为学生演示二胡演奏的视频并配以相关图片信息,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万马奔腾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二胡旋律与直观画面的冲击下,感受战士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思政教育增添更多乐趣。
三、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二胡课堂不单是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的地方,更是学生正确三观树立的空间。为了更好的达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积极优化二胡教学模式。
(一)开展引导式教学
在高校二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创作人的心路历程,让学生通过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真正理解作品所传递的价值理念。以《长城随想》这首曲子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刘文金出访美国的片段,并向学生介绍了刘文金回国之后通过实地感受创作了这首曲子。教师向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能够让学生明白长城本身蕴含的价值。研究作品背后的创作价值,既能为学生演奏技艺的提升赋能,又能让学生领悟到作品的历史底蕴,有助于学生正确历史观的树立 [2]。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
有效的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所以师生间的互动非常重要。在课程思政下的二胡教育中,教师要作为一名引导者,促使学生将音乐作品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价值的理解。以《洪湖人民的心愿》这首曲子为例,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这首作品的背景,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受,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这首曲子并提问:听这段旋律,你能感受到洪湖人民怎样的心愿?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表示从缓慢而深沉的部分能够感受到洪湖人民对家乡遭受的苦难的悲痛。教师给予肯定并继续引导:乐趣节奏加快的部分,情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这样转变的原因是什么?要求各小组在组内讨论并发言,教师做最后的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这首曲子的情感。在教学开展中,教师以曲子为载体,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使其感受到曲子传递的情感即“对革命中逝去的生命和遭受苦难的缅怀,对革命先辈用生命改写命运,带来希望的感恩之情。”
四、做好资源的整合
(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能够将课程思政教育落实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在线上,教师为学生推荐二胡演绎的经典音乐作品如《赛马》,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了解蒙古音乐的特色,从而深化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在线下活动中,教师首先为学生进行示范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与自我练习,突破演奏技巧的难题。以红色歌曲的演奏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在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分析“如何将革命先辈的爱国之情用二胡演奏出来”,通过细致的分析、精彩的演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爱国之情在不同乐器下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让学生掌握二胡的演奏技巧。
(二)参加艺术比赛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信心
学校要定期组织二胡比赛活动,通过比赛达到促进教学有序开展的目的。此外,学生参与二胡比赛还能丰富自己的表演经验,学习他人的优势,有助于自身演奏技巧的提升。在二胡比赛中,学生会认真准备,努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作用于实践之中,并在竞争下展现出最佳的水平。以《三门峡畅想曲》的演奏为例,学生在演奏之前会分析其创作背景、传递的精神,认真思考如何用二胡将这种精设演绎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二胡演奏技能,更培养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二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并辅助于行动之中,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挖掘资源,实现思政教育与二胡教学的完美融合,以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佟萌 .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二胡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 [J]. 河北画报,2021(16):P.229-230.
[2] 李家仑 . 高校二胡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 潍坊学院学报,2023(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