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蔡志新

漳州市第八中学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 363000

引言

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回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阅读素材与素养发展适配不足、教学目标分解模糊、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制约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的协同提升。本研究立足 2025 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聚焦教学基础构建、课堂实施推进与成效优化三大环节,探索素养化教学路径,旨在通过素材筛选、目标细化、学情诊断、互动设计、任务驱动及多元评价等策略,构建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化机制,为新时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框架。

一、教学基础的素养化构建策略

(一)阅读素材的核心素养适配

以素养发展为标准筛选与加工阅读材料,需要建立多维度评估框架。文本选择需同时承载语言知识、文化内涵和思维训练价值,既包含符合课标要求的基础词汇与语法结构,又渗透价值观引导与跨文化认知元素,还能通过情节设计或观点呈现激发分析与探究欲望。改编文本时需结合学生现有语言储备与认知特点,调整长难句比例和话题复杂度,使材料既构成适度挑战又保持理解可能性。补充阅读资源应聚焦当代性与实践性,选取反映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实际场景的内容,如国际青少年环保合作项目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节日习俗的对比介绍等,让素材成为连接课堂学习与现实世界的桥梁。

(二)教学目标的素养维度分解

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可操作的阅读目标,需要建立清晰的能力发展梯度。语言能力目标需超越单纯的词汇记忆与语法识别,聚焦语篇层面的理解与表达,包括识别文章结构类型、把握逻辑衔接方式、提炼核心信息并重组表达等具体能力 [1]。文化意识目标应设计阶梯式认知路径,从引导学生识别文本中的文化符号,到分析文化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念,再到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包容,最终形成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沟通能力。思维品质目标要明确高阶思维的训练载体,通过文本细节的推理判断、不同观点的辩证分析、问题解决方案的多元构想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

(三)学情分析的素养导向实施

精准把握学生素养起点以设计教学,需要构建多维度诊断体系。语言知识层面需通过前测了解学生对课标要求词汇、语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句意的能力,明确哪些语言要素需要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强化。跨文化理解方面可通过情境问卷或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广度与深度,判断其是否存在文化刻板印象或理解偏差,为后续文化渗透找准切入点。思维方式分析需结合日常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是否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能否主动提出疑问并进行逻辑推理,从而确定思维训练的侧重点与难度梯度。

二、课堂实施的素养培育推进策略

(一)基于文本的素养整合教学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融合多维度素养培养,需建立语言、文化与思维的联动机制。通过语篇分析引导学生识别段落逻辑关系,梳理信息层次,在解构文本结构中训练语言逻辑思维。结合文本内容设计文化对比环节,引导学生发现中外文化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异同,在理解差异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围绕文本主旨设置具有争议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文本细节提出个人见解,在观点碰撞中培养批判性思考能力,使单一文本成为多素养协同发展的载体。

(二)互动情境的素养激活设计

创设互动场景需紧扣素养发展目标,构建多向交流的学习场域。组织小组合作聚焦文本深层含义,通过分工梳理信息、共同分析疑点,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解,促进语言表达与思维发展。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还原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中体会语言运用规则,感知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 [2]。开展主题辩论活动,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证据阐述观点,在反驳与辩护中提升逻辑思维与辩证分析能力,使互动过程成为素养动态生长的通道。

(三)任务驱动的素养应用实践

通过实践任务强化素养综合运用,需搭建从理解到运用的转化桥梁。布置文本重构任务,要求学生用不同文体或视角重述原文核心内容,在语言形式转换中提升语言转化与重组能力。设计跨文本对比任务,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文本在主题表达、结构安排上的关联与差异,培养思维迁移与归纳能力。组织文化探究项目,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搜集相关文化资料并进行分析解读,在实践中增强文化理解与应用能力,使任务完成过程成为素养整合运用的具体体现。

三、教学成效的素养提升优化策略

(一)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实施

构建全面反映素养发展的评价体系,需突破单一测试的局限。过程性评价需跟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策略运用、思维表现与文化理解变化,通过课堂观察记录、阅读笔记分析等方式,捕捉语言能力的渐进式成长。表现性任务设计应聚焦真实情境中的综合运用,如让学生基于阅读内容完成跨文化交际方案设计,评估其语言表达、文化适应与问题解决的整合能力 [3]。档案袋评价需系统收集学生不同阶段的阅读成果,包括文本分析报告、文化反思日志等,通过纵向对比呈现核心素养各维度的发展轨迹,使评价成为素养成长的动态记录载体。

(二)评价结果的素养短板补救

针对评价反馈精准提升素养薄弱点,需建立靶向改进机制。语言能力短板需结合具体问题设计训练方案,如针对语篇逻辑理解不足,可强化段落衔接词分析与文章结构图解练习;对文化意识偏差,应组织专题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在文本互鉴中修正认知偏差。思维品质不足需匹配专项训练,如针对推理能力薄弱,设计基于文本细节的因果关系推导任务;对创新思维欠缺,可布置开放式问题探究,鼓励多元解读。补救措施需与课堂教学内容衔接,形成从诊断到改进的闭环。

(三)素养发展的持续促进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保障素养稳步提升,需拓展课堂外的培育空间。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计划,依据自身素养发展水平确定阶段性目标,如语言能力较弱者可侧重每日定量精读训练,文化意识不足者可规划跨文化主题阅读。搭建课外阅读平台,推荐分级读物并设计配套任务单,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深化语言积累与文化认知。组织跨学科阅读活动,将英语阅读与历史、艺术等学科内容关联,如通过阅读西方艺术史相关文本链接美术课程,促进语言运用与跨学科思维的整合发展,使素养培育突破课时限制形成持续效应。

结语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优化,需实现各环节有机衔接。教学基础构建明确素养培育方向,课堂实施推进让素养落地生根,成效优化机制保障素养持续生长。这种系统性策略既回应了学科育人的内在需求,又为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搭建路径,助力英语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从技能训练到素养培育的深层转变。

参考文献

[1] 徐俊莹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英语广场 ,2025,(13):129-132.

[2] 王昕玥 , 贾竑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阅读 5E 教学模式 [J]. 海外英语 ,2024,(16):187-189.

[3] 陈佩瑶 .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04):101-105.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 ∴2024 年开放课题《基于“数学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KCA202441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