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语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阚思一
乐亭县第三实验小学 0636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应运而生,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这一活动观强调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将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分析、理解语篇所蕴含的语言知识、文化信息等内容,促使外在知识在思考中转化为内在的认知,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同时,以“用创为本”更是突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表达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单纯的知识学习者转变为语言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知识内化
传统的语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学思结合”的理念促使学生在学习语篇时主动思考,对语篇中的语言知识、文化信息等进行分析、归纳,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加深对语篇的把握,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规则和文化内涵。
(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用创为本”的要求鼓励学生将所学的语篇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并进行创造性的输出,如创编对话、改写故事等。这使得学生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语篇内容,而是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三)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通过学思结合的学习过程以及用创为本的实践活动,学生在语篇学习中能够全方位提升这些素养,如在思考与创新中发展思维品质,在跨文化语篇理解中增强文化意识,在自主学习与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
(四)激发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相较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参与语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语篇学习需要依托真实、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的英语交流场景中。无论是学习理解类活动还是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活动,都要创设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提高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流畅性。
(二)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层次性原则。从简单的语篇理解、基础语言知识掌握,到较为复杂的语言运用和创造性表达,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收获,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三)互动性原则
英语学习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式共同探讨、交流语篇内容,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见解。互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创新。
(四)综合性原则
语篇教学不应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要综合考虑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在设计活动时,要将这些元素有机融合,让学生在一个活动中能同时锻炼多种能力,全面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四、“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1. 感知与注意
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与语篇主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引起他们对语篇的关注和兴趣。例如,在教授关于动物的语篇时,播放一段各种动物生活场景的视频,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动物,引出语篇内容,同时让学生注意动物的英文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形容词,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获取与梳理
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让学生获取语篇的主要信息,并引导他们运用思维导图、图表等工具对信息进行梳理。比如,在学习一篇介绍学校生活的语篇后,让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将学校的不同场所、活动以及对应的时间等信息进行整理,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语篇结构和内容,同时锻炼归纳总结能力。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1. 描述与阐释
提供具体的情境或话题,让学生运用语篇中学到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进行描述和阐释。例如,在学习了关于季节的语篇后,让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介绍这个季节的特点、可以做的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词汇、句型,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分析与判断
给出一些与语篇相关的问题或观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合理性并做出判断。比如,在学习关于健康饮食的语篇后,提出“Eating onlyfruits is good for health. Do you agree?”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语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1. 推理与论证
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语篇中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例如,在学习了一个关于旅行的语篇后,假设主人公在旅行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让学生推测主人公可能会采取的解决办法,并说明理由,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创造与评价
鼓励学生基于语篇主题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如创编故事、制作英语手抄报等,并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比如,在学习了童话故事语篇后,让学生分组创编新的童话故事,然后各小组展示作品,其他小组从故事内容、语言运用、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结论
“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提供了有效的实践路径。通过遵循相应的实践原则,精心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中积极思考、主动运用知识并进行创造性表达,全面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今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不同的语篇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这一活动观,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成长助力,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钱姜璨 . 融”绘”贯通 : 实践”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J]. 小学教学参考 , 2024(3):54-56.
[2] 梁昊 . 学思结合 , 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究 [J]. 吉林教育 ,2024(3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