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小学语文“研学结合”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周飞娜

宜阳县柳泉镇中心学校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研学结合”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关注。这种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与实地研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它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点的碎片化,将语文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3.1 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顺序,逐字逐句地讲解课文,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此外,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书面知识的考核,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3.2 学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不足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同时,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有待提高,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在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往往只能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难以把握文章的深层内涵;在写作方面,学生缺乏生活素材,写作内容空洞,语言表达平淡;在口语表达方面,学生不敢开口,表达不流畅,缺乏逻辑性。

四、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研学结合”教学路径设计

4.1 基于教材内容确定研学主题

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设计“研学结合”教学路径时,教师应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确定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研学主题。例如,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郊外等地进行实地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在学习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民俗村等,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将教材内容与研学主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4.2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群强调任务的情境性和挑战性,教师应依据研学主题与学生学情,巧妙设计兼具难度与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以参观博物馆为例,教师可将“我眼中的博物馆文物”主题任务进一步拓展分层。基础层任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 字以上的文物观察日记,描述文物的外观、工艺细节等;提高层任务则是引导学生以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为线索,创作一个 500 字左右的微型小说;拓展层任务可让学生为博物馆设计一份特色文物讲解词,既要准确传达文物信息,又要生动有趣,吸引参观者。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小组协作,学生通过互相分享观察视角、查阅资料,共同探讨文物承载的文化内涵。完成后,开展班级展示与互评活动,学生从内容丰富度、语言表达、创意构思等维度评价,教师再进行总结与专业点评。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充满挑战的任务设计,学生在深度观察、资料收集、分析整合、创意表达中,阅读鉴赏、写作构思、口语交际等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真正实现以任务驱动语文素养提升。

4.3 组织多样化的研学活动

在多样化研学活动的开展中,实地考察与课文的深度融合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观潮》为例,教师提前带领学生梳理文中描写潮水“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等精彩语句,在前往钱塘江观潮胜地时,引导学生分组观察,利用手机、相机等设备拍摄潮水不同阶段的形态,用录音笔记录潮水的声音。回到课堂后,组织“文字与实景”对比分享会,学生借助照片、视频,逐句对照课文,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潮水,进而仿写段落,实现从观察到表达的能力进阶。

采访活动方面,在传统文化研学中,教师先开展采访技巧培训课,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放式、封闭式问题,如何礼貌提问。学生针对传统手工艺人、民俗文化传承人等拟定采访提纲,如对剪纸艺人提问“您创作一幅剪纸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采访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速记关键信息,并在采访后将零散内容整理成富有情节的故事或条理清晰的新闻稿。部分学生还会主动运用采访所学,尝试撰写人物通讯,在不断实践中,口语表达与书面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小组讨论活动作为研学的总结升华环节,在实地考察与采访结束后,教师抛出“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等开放性问题,各小组围绕研学中的发现与疑问展开激烈辩论。学生分工合作,有的收集资料制作精美 PPT,有的执笔撰写逻辑严谨的研究报告。展示环节中,小组间互相提问、补充,在思维的碰撞中,不仅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真正从阅读、写作、表达、思辨等多个维度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

4.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在研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研学中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撰写研学日记或心得体会,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思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

五、结论

学习任务群驱动下的“研学结合”教学路径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将课堂学习与实地研学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颖.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系列化任务群教学实践探索 [J]. 小学教学设计,2024 (14): 12-14.

[2] 汤瑾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实践研究 [J]. 小学生 ( 中旬刊 ), 2024 (6): 72-72.